王育梅專文:「麻豆」黃信國醫生和曾文郡郡役所

2023-12-31 07:10

? 人氣

南柴進黃信國醫生位於台南縣麻豆鎮麻豆街的「德安診所」遺址(朱英傑拍攝∕作者提供)

南柴進黃信國醫生位於台南縣麻豆鎮麻豆街的「德安診所」遺址(朱英傑拍攝∕作者提供)

前言

1997年末,因緣際會認識住在美國洛杉磯的「台灣農民運動女中豪傑」、1926年投身「台灣農民組合」運動的簡娥;後來,我們成為忘年之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簡娥1909年出生台南新化鎮南化鄉,2004年3月以95高齡,在美國洛杉磯辭世。

猶記她過世的前幾個月,我到洛杉磯美以美醫院探望她。當時她拉著我的手,凝視我許久,最後輕緩的語調說:「有關我的口述歷史,妳會寫完嗎!」

我點頭。

三年前我自洛杉磯搬到夏威夷歐胡島,不忘簡娥及文壇前輩陳映真之託;我開始靜下心著手整理厚重的訪問稿、與幾位前輩送我的手書稿本等。

重新翻閱抗日鬥士簡娥和郭德金的口述及書稿,我隨著抗日前輩足跡走入「農民運動」、「台灣共產黨史」的時光隧道,當年參加抗日運動人士們身影彷彿再現。

熱心人士捐助農民組合運動

與張玉蘭、葉陶被稱「農運女鬥士」的簡娥,細數塵封往事, 當時已是90高齡的耆宿,卻是清晰娓娓道出,從18歲加入農民組合幹部、台灣共產黨組織的經過及是非恩怨等。

當提到當年農組的幹部們,日常生活開銷費用靠誰時?簡娥說:「大部分參加農組的人都是被家裡反對,所以不可能向家裡伸手拿錢。農組幹部的一日三餐是不用愁的,因為地方上的農民會主動拿米、菜、衣服等送到農組。一般參加農組的農民是要繳『組合費』,就像台灣的國民黨、民進黨等,入黨是要繳黨費的。若是經濟富裕一點的就捐獻的多一點,若生活貧窮的農民可以不需要繳組合費。」

她又強調說,當時農組運動並不只限農民,還有醫師、商人、地主及知識份子等人士參加該運動。

她舉例不少愛心奉獻支持者的醫生,如麻豆街(鎮)醫生黃信國、下營街(今下營區)施子格醫生,彰化的賴和(原名賴河),石錫勳、楊老居、宜蘭的蔣渭水等。

他們都是學醫、分別是農民組合與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等成員。不僅在金錢上贊助農組,也分別以行動對抗日本殖民政策。

嘉南「柴進」黃信國

簡娥談起麻豆的黃信國時,她以敬重的語調說,「黃信國醫生或許沒有像簡吉、趙港、陳德興等人,在農民運動史、台灣共產黨史具有高知名度,但是他的背景和貢獻,在『農組』幹部中,身份是比其他人特殊些。出生基督家庭的黃信國,自1918年起,曾連續擔任麻豆教會四任的長老。在加入農組前,日據時代的政府即延攬他擔任地方官職。1910年在麻豆街的頂街開業行醫,他是幹部中少數具有『在地人』性格的人物。」

信仰虔誠的黃信國,出錢出力、協助農組運動及事奉教會均不落人後。他將基督的精神融入抗日運動,以基督的愛實踐對社會的關懷與理想。

黃信國不在乎官位,疏財仗義投入農組運動、凡事身體力行。最後他的鞠躬盡瘁事蹟,被農組及麻豆人士讚譽是嘉南「柴進」。「柴進」是小說《水滸傳》中108位人物之一,這位仗義疏財,接納四方豪傑的特殊人物,被稱「小旋風— 柴大官人」,並在36位天罡星中有「天貴星」之稱。

我好奇地問簡娥,黃信國在日據時代,是位醫生又被殖民政府延攬做官,他怎會被稱是有「惡風」之意的「旋風」呢?

當時在場的另一位抗日鬥士、有文學造詣的郭德金回說:「黃信國和柴進分別在日據時代和宋朝,擁有社會地位,受到官府的重用。依照人之常情,他們享有榮華富貴,不會和擁護賜予他們權貴的官府作對。但是他們關懷庶民、為貧窮庶民爭取權益為要,不想做一位既得利益者。這也是黃信國被稱是『嘉南柴進』的原因。」

簡娥說:「黃信國和農組裡其他出生優渥家庭的少數幹部一樣,本來可以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不需要餐與農民社會運動。但是他和農組的其他人士,體恤農民有苦難言的生活,不滿意日本當局對蔗農的施壓,因而挺身對抗日本不公不義的殖民政策。」

1907年,黃信國醫生(左),施子格醫生(古) ,台南市林敬雄提供。
1907年,黃信國醫生(左),施子格醫生(古) ,台南市林敬雄提供。

畢生貢獻教會和台灣社會運動

在「台灣農民組合」運動,擔任過中央委員長和財務部長的黃信國,1886年出生嘉義大溪厝,是務農的基督教家庭。1934年因病自麻豆搬回故鄉嘉義養病,隔年5月23日病逝;之後,獲入祀桃園市忠烈祠。

1904年台南長老教中學畢業的黃信國,1909年畢業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後,先到台南醫院任職,次年5月30日在麻豆街頂街開設「德安診所」。

1929 (昭和四年)9月29日麻豆丹心會在麻豆大山腳83番地舉辦懇親聯誼會(詹評仁文史工作室提供)
1929 (昭和四年)9月29日麻豆丹心會在麻豆大山腳83番地舉辦懇親聯誼會(詹評仁文史工作室提供)

熱心公益的黃信國於1920年,被日本政府指派擔任地方公職,曾任麻豆街協議會員(相當於鎮民代表)、麻豆街信用組合理事(相當於農會理事)及安業、大山  公學校校醫,1930年擔任麻豆「丹心會」第二任會長及台南州知事官房所得稅調查委員等,對地方事務頗有豐富的行政經驗。

麻豆「丹心會」1926年至1935年,由一群麻豆青壯菁英為懇親聯誼成立。會址設於黃信國在麻豆頂街的「德安診所」(也是他的自宅)。

該會會員有當時有大山腳保正、公學校準訓導、水利組合書記、明治製糖社社員、麻豆街役場書記、曾文郡役所巡查、保甲書記及開業醫師等知識分子。

後來麻豆下街殷商成立「麻豆同榮會」,和「麻豆丹心會」都成為地方性團體的組織。1926年農民運動成立,並成立曾文郡支部,在地的「丹心會」和「同榮會」從旁給予金錢贊助,日漸成為農組運動後援的強力後盾,慢慢地被貼上「半政治結社」的標籤。

根據中國歷史上記載,「政治結社」俗稱「朋黨」。「黨」與「社」之間的差異是,在朝為「黨」,在野是「社」;朝野上下有互動。

政治結社又分「知識分子結社」和「民間結社」,「丹心會」成員以知識分子居多,偏向前者,活動趨向公開。「同榮會」會員以民間殷商為主要,也有庶民,因此偏向「民間結社」,轉向「地下活動,而帶點神祕或迷信宗教」的色彩。

當時任職曾文郡役所 (現在的麻豆警察局分局)小笠原正早已發現,該兩會組織在麻豆的活動,已經受到農組及台共的影響,所從事的活動已經地下化,並造成違反的行為。1935年,小笠原正依據解散事由命令兩會解散。

1935年,身兼台灣農民組合的中央委員和農組運動幕後金主黃信國,50歲不到因病離世,許多認識他的人士說:「黃信國一直辛勤操持農組事務,可能因過度勞累導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農組」和「台灣共產黨 」在日據時期後期,成為左翼重要組織,凝聚各地不少的菁英。當時在麻豆行醫、愛台灣愛家鄉的黃信國,曾鼓勵在地的青年要為保護鄉土,參與地方運動。左翼思想透過他的言行,形成一股運動和政治的力量,影響不少麻豆人。

曾文農民組合支部的成立

日據時期,麻豆、善化、西港主要是以稻作和蔗作為最大宗。因而這一帶稻農和蔗農的人口密度相當高。

台南州曾文郡的麻豆、北門與下營地區的蔗農,因不滿官商勾結控制農業,實施殖民地式經濟,壓榨農民。故自1925年以來,就和該地區的「明冶製糖會社總爺糖廠」產生爭議鬥爭。

1915 年明治製糖會社麻豆糖廠(提供者:善化鎮王世雄)
1915 年明治製糖會社麻豆糖廠(提供者:善化鎮王世雄)

當時在台南曾文郡下營庄(今下營區)協助兄長經營雜貨店的張行,和同庄(鄉)業農的楊順利等人,基於該區民眾對於製糖公司的反感,而帶領當地農民與對方抗爭。

在持續和明治製糖會社進行抗爭的同時,受到文化協會影響的地方領導人士,深感「農民鬥爭」組織的重要性,因為權力的爭取,必透過團體組織才更有力量。

1926年當張行獲悉簡吉、黃石順等人在鳳山成立「農民組合」,積極展開活動立即成效時,他隨即前往鳳山就農民組織事宜,請教簡吉等人。

6月14日簡吉受張行盛邀到下營召開農民演講會,並協助成立曾文組合支部。次日,在張行兄長雜貨店門口掛上迎風飄揚的「曾文農民組合」旗幟,藉此鼓勵更多的當地農民參加該組織。

「台灣農民組合」下營支部的旗幟。
「台灣農民組合」下營支部的旗幟。

6月15日台南州( 轄域為今臺南市、嘉義市、嘉義縣、雲林縣 )「曾文農民組合支部」正式成立,下營庄支部長張行、農民楊順利、下營街開業醫生施貞祥、麻豆街開業醫生黃信國等文化協會會員及不少地方人士支持與參與。該農組的會員並不限於農民,而是廣及醫師、商人、地主等複雜的階級,其組織較其他支部較具特徵性;故該組織成為台灣農民組合最有力量的支部。

黃信國與農民組合

被簡娥稱許是農民組合幕後大金主的黃信國醫生, 6 月 15 日加入台南下營農組「曾文支部」後,經常出錢出力、不遺餘力幫助。他和簡吉因有「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之情,被簡吉推薦擔任台灣農民組合理事,並將會址設在他在麻豆的私人診所「德安 診所」。又因他年紀較長,並受到許多人的尊重,所以被推舉當農組的「組合長」 。

在當時各地農組的23個支部中,黃信國所在地區的「曾文農組支部」為最活躍、最有力的支部。

1927年,農組中常委改選後,因黃信國參與過地方經濟有關的事務,也熟諳官方與地方的運作,故被任命為財務部長;在年底的農組「第一次全島大會」時,從174位代議員中選出16位新的中央委員,黃信國膺任中央委員長。

「台灣農民組合」後來因有外來分子滲透,出現激烈尖銳階級鬥爭,挑戰殖民政權,以致該組織會員出現流失現象。「曾文農民組合」也受波及,並呈現與農組活動背道而馳、破壞地方和諧性,也是農民運動走向衰敗原因之一。

1928年後,原本設在曾文郡麻豆街黃信國自宅的「台灣農民組合」總部,因「曾文農民組合」抗爭活動日漸消極,而遷移到台中;最後轉入地下活動並由台共份子把持。

農組從「二‧一二事件」到瓦解

1929年(昭和4年 )2月12日凌晨,日本當局出動憲警,以「違反出版法」的罪名,對農民組合進行大肆搜捕與逮捕行動,同時檢舉,這就是所謂「二‧一二事件」

簡娥談到「二.一二」事件時,她直言是日本當局從「第二次全島代表大會」決議中,發現有支持「台灣共產黨」的宣言,而看到農組與文化協會的破綻。

她說:「1929年,因抗爭日益激烈,日本政府知道一旦他們剷除共產黨員,農民組合就少了背後支撐的力量,然後像「火燒罟寮----全無網(望)”(沒有希望)」

1929年2月12日拂曉時刻,日警舉行全島大檢舉,包括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

將目標鎖定台灣農民組合本部、各支部及有密切關係的台灣文化協會、無產青年等幹部。農組總部和各地支部都被搜索。

當時所押收的有關證件約2000多件,逮捕人數近六十名。簡吉與其他51名以「違反出版法」的罪名被日警起訴由於該次的檢舉範圍頗為廣闊,從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到高雄等州。日警大力取締左翼團體,200多位領袖被捕,活動幾乎停止。

雖然已經是90歲的高齡,但是她依然記得「二.一二事件」被捕的農組幹部,她扳著手指頭邊數邊說:「簡吉、張行、楊春松、陳德興、蘇清江、侯朝宗、陳崑崙、林新木、黃信國、江錫金、陳海、譚廷芳、顏石吉等13位。」

接著她以婉惜口吻說:「『二.一二』事件對我們農組打擊很大,因為台灣農民組合的組織遭到徹底破壞,除了少數幾位領導者之外,其餘組合大半動搖,導致農組發展的全面衰落。」特別是擔任農組的名譽組長黃信國,遭日警指控違反「治安維持法」及「台灣出版規則」而被逮捕;其幹部有 12 人被處刑。他被禁錮一個月、10個月緩刑,同年12月,因遭受日本人強大的壓力,最終辭去在農組所擔任的職務,包括農組的中央委員長。1931年,(昭和六年)1月1日,台共黨第二屆臨時大會,在嘉義郡竹崎庄秘密召開「農民組合」的中央委員會擴大會議,由顏石吉為議長,王萬得、蘇新、顏石吉、劉守鴻、潘欽信為中央委員。達成支持台灣共產黨、組織赤色救援會等決議。

日警對有關農組的台共活動甚囂塵上,殖民政府緊接著對農組不斷地施加壓力,並發動大檢肅,取締台共,逮捕農組幹部與台共人員。

儘管如此,黃信國等人已經在台灣的農民運動寫下歷史性的一頁。他被稱許是農組時代一位不可忘卻的諍諍者。

庭院深深

 

「嘉南柴進」黃信國醫生位於台南縣麻豆鎮麻豆街的「德安診所」遺址 。(麻豆警察分局胡軒彰拍攝∕作者提供)
「嘉南柴進」黃信國醫生位於台南縣麻豆鎮麻豆街的「德安診所」遺址 。(麻豆警察分局胡軒彰拍攝∕作者提供)

今年五月返台,特別到台南麻豆走一趟;主要是去尋找「嘉南柴進」黃信國在麻豆的舊居、及1926年100多名農組幹部與組員包圍曾文郡役所(  麻豆1664番地,現在的台南縣麻豆分局)的軼事。

經由在地年輕朋友英傑的陪同,我找到曾文郡役所的新址「麻豆警察分局」。當我向該局值班警員說明拜訪緣由,他很客氣的說:「因為早上正值局裡有重要活動,若要找日據時代的資料,是否可以改成中午時間。」

負責史料室的胡軒彰警官與吳憲聲警官都是優秀的年輕警官。他們對當年曾文郡農民組合與黃信國在麻豆街的診所略有所聞。吳憲聲警官還將他收藏的麻豆文獻珍藏書「柚城寫真實話」借我閱讀。

當我問他們從下營區走到麻豆警察分局要花多少時間,胡警官曾聽他父親生前提過,那是一段崎嶇不平的石子路,來回大概要花幾個小時。

後來我問及是否知道麻豆街的黃信國診所,胡警官的 眼睛一亮,他說:「就在我們麻豆警察分局旁的一條街道,聽說黃信國的後代都出國,只有一位幫忙看房子整理庭院的人。可說是人去樓空、庭院深深…」

英傑與我走出麻豆警察分局,照著熱心警官的提示,找到黃信國醫生舊宅。

當日下著陰雨,走到近百年歷史而今門禁森嚴的黃宅,圍牆與樹林環繞之下的該老屋,呈現荒蕪。

時間歲月在水鴨色Teal Blue的兩層建築樓宇,留下陳舊歷史痕跡。

醒目但不刺眼的色彩,傾向大自然、帶給人們平靜心情,又象徵和平。從古老黃宅,不難看出主人內心對和平的渴望,及所蘊藏的文化氣息、淡定灑脫的情感。

庭院深深的老屋,有嘉南柴進黃信國領導過的丹心會、曾文郡農民組合、曾文郡郡役所等縮影,後代人從而窺知麻豆背後的珍貴人文歷史、與可敬的抗日先輩人物故事。

天色漸暗,煙雨仍濛濛 ,我們佇立在斑駁圍牆外,不捨離去。

作者王育梅(中)與麻豆警察分局胡軒彰警官(左)與吳憲聲警官(右)。(朱英傑攝影於麻豆警察分局二樓史料室)
作者王育梅(中)與麻豆警察分局胡軒彰警官(左)與吳憲聲警官(右)。(朱英傑攝影於麻豆警察分局二樓史料室)

*作者為作家,海外女作家協會永久會員,本文為「農民運動與台灣共產黨史」系列二,原刊《警友之聲》,修改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