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宇觀點:民進黨終結八年輪替魔咒,下一場風暴即將來襲

2024-01-15 06:50

? 人氣

202總統大選順利落幕,却可能是下一場風暴來襲前的徵兆。圖為民進黨賴清德全國競選總部前的支持者加油納喊。(柯承惠攝)

202總統大選順利落幕,却可能是下一場風暴來襲前的徵兆。圖為民進黨賴清德全國競選總部前的支持者加油納喊。(柯承惠攝)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即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終於落幕,民進黨破除了「每八年一次政黨輪替魔咒」贏得最終總統大選的勝利。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所公布的資料來分析,從總投票人數來看2020年1446萬4571人投票(投票率:74.90%),2024年1404萬8310人投票(投票率:71.86%),相較之下減少了41萬6261人(3.04%),由此看出人民對當前選舉投票意願已經開始有下降滑落的趨勢。從得票的角度來看2020年民進黨獲得了817萬0231票(得票率:57.13%)、國民黨獲得了552萬2119票(得票率:38.61%);2024年民進黨獲得了558萬6019票(得票率:40.05%)、國民黨獲得了467萬1021票(得票率:33.49%),相較之下民進黨減少了258萬4212票(-17.08%)、國民黨減少了85萬1098票(-5.12%),從某種程度來說,人民對民進黨政府的政黨認同感,隨著第三勢力民眾黨的茁壯也隨之大幅下降,民進黨不可輕忽這個警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民黨總統之爭除了輸給了民進黨,也小看當前第三大黨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國民黨必須要深刻的檢討為何會如此慘敗。此外,在這次總統大選中我們可以看到國民黨在總統的選擇上有著錯誤的策略,市長請假參選總統的三次教訓,第一次在「換柱風暴」下,朱立倫以新北市市長身分出來競選總統,最終敗選;第二次在「韓粉旋風」力挺下,韓國瑜以高雄市市長身分出來競選也是告敗,尤有甚者高雄市長身分被罷免,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被罷免的直轄市市長;第三次在「國民黨最強候選人」的態勢下,侯友宜也以新北市市長身分出來競選最終仍然敗選。由三次的市長請假參選總統經驗可以得知,國民黨的策略並不是最優選擇,對於自己的自大傲慢付出了極大代價,更凸顯了國民黨在領導人才部分缺口。再加上選前宣明智偽造郭董信件企圖影響總統大選選情,更是重創國民黨的選情。

未來四年將有可能是動盪不安的四年,民進黨雖然取得了繼續執政的權力,但接下來所需要面臨的問題眾多,既有內部的組織、政策和制度層面,也有外部的社會和經濟層面,諸多的難題都將是這一屆執政黨政府所要攻克的難題。

1.制度與政策挑戰:立法院在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少數政府」再現狀態下,民進黨在制定政策時將面臨重重阻礙,可能減緩政策的創新與改革,致使推行與調整的新政策會有更加謹慎與完整的結果。在制度部分,民進黨長期執政可能使得政府制度的一些弊端變得更加明顯。這可能需要政府進行改革以提高制度的效能和公信力。比如說當前的半總統制度、健保制度等。

2.民進黨黨內分歧:由於長期執政的狀態下,有很大的可能引發民進黨黨內分歧的積壓,尤其是當民進黨在選舉中維持穩定的勝利時。這些分歧可能在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上浮現,這將會影響民進黨的內部凝聚力。

3.黨外在野力量強化:因為民進黨的連續執政無法完成政黨輪替,可能使在野黨未來產生更加強大和組織有序。這將會使台灣島內政治鬥爭更加激烈,並且增加朝野之間的對立,使得民進黨政府必須面對更多挑戰。

4.族群和意識形態分歧:民進黨持續執政可能使台灣社會的族群和意識形態分歧更加凸顯。如果引發社會矛盾,民進黨政府需要更加謹慎的處理和調解。其次,長期執政可能導致民眾疲憊,認為政權需要新的變革。這會使民進黨政府在面對重大問題時會產生較大的輿論與壓力。

5.經濟挑戰:繼續執政的民進黨未來將面臨經濟上的更多挑戰,特別是在處理全球經濟變動、貿易關係和內部經濟問題方面以及當前中國在ECFA上對台灣經濟制裁等。這可能影響民進黨政府的經濟政策和執行。

承上述,民進黨在全球環境的變動下可能存在導致政治、經濟、社會風暴的潛在因素。這是一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具體情況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政治風暴

1.兩岸關係變動:兩岸關係的改變可能對台灣政局產生深遠影響,例如美國與中國間戰略角力、國際立場變化等。尤有甚者兩岸關係惡化,引發更強大政治風暴。舉例來說,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衝突升級、對立升高,可能使內政外交局勢更加複雜,也會影響台灣內政。

2.內部政治動盪:內政改革、法案通過等議題可能導致政黨內外的政治鬥爭。爭議性法案或政策的推動可能引起社會撕裂與政治動盪,從而影響政府穩定性。其次,內閣的重大人事調整,特別是高層官員的更迭,可能引發政治風暴。這可能涉及到新一代領導人的領導風格改變、政策方向的調整等。

3.社會運動和示威:社會運動或示威活動可視為政治風暴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當民眾對當朝政府的政治議題或其作為不滿時,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社會運動和示威,對政府與政治體制肯定產生極大壓力。如太陽花學運就是一個典型的社會運動和示威案例。

經濟風暴

1.全球經濟變動:國際經濟當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一旦全球經濟發生波動,如金融危機、貿易戰等,可能對台灣的出口產業和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也就是說出口依存度高的台灣可能在全球經濟波動中受到挑戰。

2.產業結構調整:隨著科技技術變革和國際競爭可能導致產業結構調整,對就業和經濟穩定性產生影響。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變革將導致一些傳統產業的下滑,同時也帶來新興產業的發展。民進黨政府需要因應這種變化,推動產業轉型,確保經濟結構的適應性。

3.財政壓力:政府的財政壓力和預算赤字可能影響公共服務和社會福祉。長期的社會福祉計畫和基礎建設計畫可能對財政構造成挑戰。政府需要平衡公共支出和財政可持續性,防範可能的財政風險。

4.人口老化和勞動力供需: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老年化社會是當前世界各國所面對的共同趨勢,老年化對勞動市場和社會福祉將造成影響。民進黨政府需要制定政策來應對勞動力供需的變化,並確保社會福祉體系的可持續性。

社會風暴

1.社會分裂:社會的價值觀念分歧可能導致社會動盪不安,甚至社會產生分裂危機。政府在推動特定法案或政策時,可能引發不同價值觀念的衝突,例如在社會議題、教育、道德規範等方面。如果政治、族群或價值觀念的分歧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導致社會撕裂,增加社會動盪和對立。除此之外,若社會中存在不同族群之間的矛盾,政府需要謹慎處理,以防止族群關係的衝突。這可能涉及文化、語言、宗教等方面的問題。

2.疫情或公共衛生危機:過去幾年台灣歷經了新冠肺炎肆虐的疫情對社會造成巨大影響,包括衛生體系的挑戰和經濟受損。公共衛生和醫療政策將成為社會焦點,特別是在應對疫情、保障健康權益等方面。疫苗邊境管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例如登革熱、猴痘、新型流感乃至於costco A肝莓果都與社區安全息息相關的健康危機。民進黨政府必須在健保跟醫療品質管理進行系統性滾動式的修正,以確保健保體系維持穩定的運行。

3.爭議性法案和政策:若民進黨推動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法案或政策,將引起社會不滿。若社會上存在不滿情緒,可能引發各種規模的社會運動。這些運動可能針對政府政策、社會不公、環境議題等進行抗議。這除了是一種政治風暴同時也是社會風暴。民進黨政府不可肆意妄為的忽視民意,強行推動爭議性法案和政策。因此,朝野之間對於公共議題的謹慎討論與溝通是民進黨政府必須要重視的。

總的來說,在未來,民進黨持續執政將面臨多重挑戰,需要積極應對政治、經濟、社會的多方面變革。政府需要保持靈活性,透過有效的治理和政策創新,以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對於預防未來要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風暴,政府必須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與不同利益團體合作,是因應風暴的重要一環。

*作者為南開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台灣校友總會兩岸教育交流中心執行長及中華國際菁英學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2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靖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