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笨蛋!問題不是「下架民進黨」

2024-01-18 06:50

? 人氣

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出席民進黨勝選之夜。(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出席民進黨勝選之夜。(民進黨提供)

台灣的2024年總統選舉已經蓋棺,但還未論定。許多人,特别是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衆黨的支持者,包括一批泛藍名嘴、學者、專家與新聞媒體,都為未能「下架民進黨」感到扼腕,並以各種理由找戰犯。這些人實在有够笨,民主選舉由人民當家做主,不是打仗,如果有戰犯,非國民黨與民衆黨莫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主進步黨並非不可下架,有多少選民反對民進黨8年執政的偏差(黄國昌應如數家珍),或不滿一黨獨大,就有多少理由,正當與否,無關痛癢(林北就是不爽,你想怎樣)。其實「下架民進黨」,只是表面命題,根本命題是,未來4年,誰主台灣江山,亦即「上架誰」出掌總統府。

在國民黨、民衆黨與民進黨3黨競争的局面下,不管哪一黨贏得選舉,只要不過半,注定是朝小野大,差距多少而已,非戰之罪。

民進黨賴清德以558萬(40.05%)險勝國民黨侯友宜的467萬(33.49%)與民衆黨柯文哲的369萬(26.46%),一般評論是,如此得票率符合選前民調的預測:60%選民期待政黨/政權輪替。結果只差臨門一脚(奈何郭台銘不出江湖),功敗垂成。這是典型的認政偏差(confirmation bias)或合成謬論(composition fallacy),因為60%選出的不是單一政黨,而是彼此排斥的兩個政黨。

就算國民黨與民衆黨合成一組,在重新洗牌出現一對一的等式後,總統選舉的主旋律難免圍繞在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一旦定調在「中國傾向」與「台灣自主」的層面,藍白未必能囊括60%的選票。

侯友宜連韓國瑜的552萬都拿不到了(少85萬),他何德何能要贏得836萬票,超過蔡英文2020年的817萬票,更何況柯文哲的支持者會轉投給賴清德。柯文哲自己認為藍會投白,但白不會投藍。依他估計,26.46%的一半(13.0%,184萬)是純白,賴清德因而會得到742萬票(52.8%),也高於藍白合的651萬票(46.4%)。

結構上,3選1的總統賽局是一個淘汰或剔除的過程,除非打成平手(地方/小選區可能,全國/大選區很難),「上架誰」的反面是「不上架誰」,例如上架民衆黨,就等於不上架國民黨與民進黨。單選題没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可能,從這個角度看,2024年的總統選舉有一個深層意涵:

不上架民衆黨:73.54%

不上架國民黨:66.51%

不上架民進黨:59.95%

不管基於什麽理由,不上架任何一黨的比例都高於60%,看起來,選民所做的抉擇(choice)是相當無奈的三害相權,3黨之外畢竟不存在更好的替代選項。儘管勞民傷財,兩段式選舉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硬性逼迫政黨在第2輪進行整合,從而選出過半數的政黨,避免出現正當性不足的統治窘境。

在未來4年到8年期間,台灣總統選舉勢必重演「三角督」的困局。從時代力量到其它小黨全部滅黨,無疑是台灣政治生態的不幸與殘酷廝殺。面對台灣目前的政治現實與事實,我們大抵可以透過William Glasser於1998年出版的《抉擇理論》(choice theory)來解釋2024年選民的投票行為。

20240113-時代力量在政黨票未達5%不分區立委門檻,黨主席王婉諭宣布,時代力量決策委員集體總辭。(羅立邦攝)
時代力量在政黨票未達5%不分區立委門檻,黨主席王婉諭宣布,時代力量決策委員集體總辭。(羅立邦攝)

簡單説,抉擇理論的一個基本假定是,個人只有控制他/她自己行為與日常生活的力量,對其他人則鞭長莫及(所謂井水不犯河水),可能也非常有限(愛莫能助)。根據Glasser的研究與理論,個人有五個基本需求,編織在基因裡:生存(survival)、歸屬(belonging)、力量(power)、自由(freedom)與樂趣(fun)。它們不相互排斥,而是各自糾結,構成人類異於禽獸的屬性。

生存,是一個生理需求,亦即是食物(經濟活動)、遮蔽處(居所)與安全(生命不受威脅),當然也包括繁衍(傳宗接代)。其它的不談,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很令人遺憾的是,國民黨一再明示或暗示這是一場「戰争與和平」的選擇,把人民的生存押注在中國會侵掠台灣的恐懼心理上,偏偏台灣人民具有「會怕就不會長大」的打拼氣魄,執著自己的生存自己決定。

歸屬,是心之所繋的需求,超越身之所在,也就是認同問題。國民黨與民衆黨在2024年選舉中提出有關兩岸關係的訴求,顯然違背台灣人民多年來的歸屬傾向:人民自主與台灣主權。無論侯友宜再如何粉飾,終究跳脱不出馬英九總統以「九二共識」,把台灣框限在一個中國的死胡同裡,毫無廻身餘地。柯文哲主張「兩岸一家親」,頂多是換湯不換藥,遥奉的依然是以北京為正朔的中國。

説穿了,國民黨背著中國包袱,跟共産黨互通款曲,台灣人民難以忍受;民衆黨貼著台灣標籖太虛偽,在中國屋簷下低頭,台灣人民無法承受。兩黨的難題是,各自提不出一個可以讓人民感動的宣稱,從而顚覆,甚至取代,民進黨代表台灣「吾土吾民」的情懷。

20240113-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與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13日晚間赴新莊全國競選總部舉行記者會。(陳昱凱攝)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與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13日晚間赴新莊全國競選總部舉行記者會。(陳昱凱攝)

力量,是行動的表達,每隔4年,2300萬台灣人民可以經由一人一票,選出總統與立法委員。合者留,不合者去(民進黨現任區域立委被國民黨替換了10位),個人對政治生活環境的控制力量,盡在其中。

從選前到選後,由内(台灣的親中代理人)到外(諾魯對台斷交),中國所以對台灣2024年的總統選舉竭盡所能的干預,無非是後者的公民社會展現出無比的自主力量,多少帶給中國人民一個「黨可取而代之」的想像,特别是台灣從當年國民黨的威權時代,過渡到亞洲第一的民主國家。

自由,是言行舉止不受限制,台灣的戒嚴體制、報禁與黨禁在1980年代先後被解除,過去幾十年,台灣人便一直是自由人。自由人做自由事,没有任何人可以騎在頭上,頤指氣使。1千9百萬選民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行使權利,包括不投票或投賭爛票,十足是個自由的指標,更是在民族(中國的民族主義)與民主(台灣的民主主義)對決之間的取捨動力。

樂趣,是一種追求愉悦、令人高興,甚至是尋歡作樂的態度。就選舉來説,結果當然不可能皆大歡喜,一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是在塵埃落定前,它的過程卻可以充滿緊張或懸疑的趣味,真真假假,尤其是候選人生活在自己編造的想像世界裡。例如,柯文哲選前批判對他不利的各家民調,堅持「選後就知道誰没穿褲子」。

結果是,阿北自己一直没穿褲子,跟國王的新衣一樣,幕僚黄珊珊到現在還找不到他的褲子,柯媽媽恐怕也忘了出門時是否叫他穿褲子(柯文哲到底是媽寶)。何瑞英猜不透為什麽在選前之夜,柯文哲的凱道造勢活動擠得人山人海,選後他在台北市的得票數雙雙輸給賴清德和侯友宜,只差没「輸到脱褲」。

何瑞英不懂的是,柯文哲當了8年市長,市政乏善可陳,倒是給市民留下許多茶餘飯後的笑談。也許台北市長是柯文哲無能的最高層級,總統大位豈可讓他兒戱一番。

*作者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名譽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