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流出,可以看作是資本對當局的不信任
以西方資本為主的外資撤離中國股市,這是當局不能控制的。只要中美競爭關系一日不變,地緣政治環境對中國的不友善就一日難改。而資本是最敏感的,對有高度風險的市場,當然是早點快點撤出。西方資本流出中國,也會感染到中國自己的資本跟著流出。但中國資本的流出,還有著更復雜的成因,不過,從政治角度,都可以把它們看作是資本對當局的不信任。
滬市A股為什麼在2022年有15.13%的跌幅?顯然和中國尚處於動態清零特別是上海封城以及20大這兩起事件有著密切關系。2022年全球所有國家,除中國外,都開放了,而中國仍處於封閉狀態,影響的不僅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旅游和貿易往來,還有民眾對這個政權的失望。期間發生的上海封城,嚴重挫傷了全國人民尤其是上海市民對習近平的政治信任。但這樣一個人,竟然在二十大連任、開始第三任期,建立自己的親信管治團隊,進一步強化獨裁。這些舉措和這種政治格局無疑會讓資本有寒蟬效應,感覺不安,逃離資本市場。上海封城期間和二十大前後幾月,正是該年股市跌得最重的階段。這不是一種巧合。
今年開年來的暴跌,和1月16日在中央黨校召開的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又有著直接的、脫不開的關系。在這次研討班的開班式上,習近平提出要建立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與西方金融模式要有本質區別。所謂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首要的一條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並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對於精明的投資人來講,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其政策含義是什麼,他們不會不清楚。習近平還強調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這些信號會讓資本,包括仍留在中國二級市場的外國資本,快跑為先。彭博社日前報道,外國投資人已從中國撤出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摩根斯坦利對中國市場倉位的配置,也降到24%的最低位。
當局對股市的下跌,不能說不重視。去年以來,監管部門針對股市問題,不斷進行信心喊話,出台了很多措施堵漏洞,提信心。然而,一方面,證監會的權力有限,超出市場自身的問題,它就有點無能為力,而市場信心的問題,根本不是監管部門能夠解決的;另一方面,包括證監會在內,監管部門出台的措施,從投資者看來,有點避重就輕,隔靴搔癢,對市場的實質性問題,如IPO、轉融通、上市公司減持、信息披露等,要麼沒有回應市場要求,要麼蜻蜓點水,讓投資者很失望,認為當局並不真正重視股市,所謂的救市只是做做樣子,並不太想救市。從而,監管部門行動上的拖泥帶水反有可能促使股市加速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