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和平之旅─穿越時空的感悟

2024-04-30 05:20

? 人氣

說到陝西,不得不讚嘆它作為一座歷史古都的地位。在這次旅程中,我們前後參觀了國家版本館及陝西歷史博物館,也親眼目睹了兵馬俑和大雁塔等著名文物。其中一個特別的體驗是我們造訪了隆基綠能及農業示範區。坦白說,對於文科生來說,理解這些運作模式確實需要花一些時間,不過我對農業示範區的印象尤其深刻。當地的解說告訴我們利用溫室技術栽種作物,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天氣因素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這種結合科技的農業模式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使得農業更能永續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古都悠悠 文化博大」-北京

在北京的旅程中,我們參觀了故宮、行走在長城上,深思盧溝橋事變的歷史過往,同時也造訪了北京大學等地。雖然這已是我第二次訪京,但除了故宮以外,其他地方都是我第一次參觀。即使是第二次到故宮,我仍然感到震撼。故宮作為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之一,能夠保存得如此完善,實在非常不容易。走在宮殿內部,仿佛置身於宮廷劇的場景之中,讓我感到十分驚奇。說到長城,在前往長城的路上,透過車窗望出去,景色令人嘆為觀止。而站在長城上行走,卻非想像中那般容易。長城的存在不僅是對中華歷史的見證,更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承載著每個時期的歷史與定位,其重要性不可忽視。

北京又被稱為「雙奧城」,分別於2008年和2022年舉辦了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我們前後參觀了冰絲帶和鳥巢,近距離感受了溜冰場帶來的絲滑和體育的激情。同時,我們還登上了鳥巢的屋頂,俯瞰北京的夜景,這一切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盧溝橋與抗日戰爭是歷史課本中長期提及,也是經常被翻拍的題材。盧溝橋作為抗戰的第一槍,承載了抵抗侵略的血淚,是重要的里程碑。經歷八百多年,盧溝橋仍屹立不搖,展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對我來說,最震撼的是看到宛平城的彈坑和遺留下的砲彈,先烈遺留下滿滿的抗戰字句深深烙印在心。

在參訪北京大學的過程中,我達成了一個小小的成就,那就是公開發言回答了北大學生的問題。雖然有些緊張,但最終還是順利完成。此外,特別的是「太極」竟是北大男學生的必修課,與我交流的同學也帶著我體驗一番。這次參訪一共認識了八位同學,當中大二和大三的學生居多,讓我感覺自己好像老了。但在用餐時,我結識的五位同學,其中有一位和我一樣正就讀碩三,我們如遇知己般開心地握手,場景非常逗趣。在交流過程中,我們還聊到了最近很紅的電影「周處除三害」,而他們對於豐米便當也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這種意外的共鳴和交流讓我感到既愉快又充實。

這次旅程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次出訪,更是一次學習。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盧溝橋時,一位老先生對我們說的一句話:「講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歷史不應該成為仇恨的根源,而是成為我們理解和包容的一部分。這次旅程中,許多歷史場景躍然紙上,實際展現在眼前,心中不只激動與興奮,更多的是感動,也同時加深了解中華文化歷史的過去與反思。

青年、交流與認識是我認為這次參訪的三大核心,以和平發展作為兩岸關係的主旋律。透過青年交流,我們才有機會更深入地了解彼此,促進兩岸間的理解和友誼。儘管兩岸在政治觀點、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也正是透過對話和理解,我們能夠超越這些差異,尋找共同的價值和利益,求同存異間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青年交流被視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我們此次出訪最大的意義。最後引用馬總統在南京中山陵的題字「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期許兩岸青年持續交流、和平共榮。

*作者為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生、大九學堂五期學員,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