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 從陳長文、胡為真的將軍老爸,談「榮耀黃埔」與「無負黃埔」

2024-05-03 06:10

? 人氣

貳、領兵何其多、戰功何其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抗戰軍興,蔣介石執行「空間換取時間」的大戰略,把主軸概分為「積極防禦」和「厚植戰力」兩大方向。其中厚植戰力是把建設陝、甘、寧、青、新五省大西北的重責大任交賦給胡宗南。他東由潼關起,鞏固河防,與日軍對峙;北面對延安共軍,憑碉堡線封鎖監視;西面派部隊進駐新疆以防蘇俄。

對內部地方勢之拉攏益形重要,尤其是馬家部隊感召和安撫乃重中之重(軟硬兼施、恩威並濟),這就是當時所謂的錦囊四訣:「東禦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蘇俄」,「內服四馬」。胡的四十萬大軍成了「戰略總預備隊」,對「支前安後」極具貢獻,此等穩定人心安定軍心的力量,就是支撐八年抗戰無形與有形的精神戰力。

至於說胡的部隊皆美式裝備,對抗日戰爭貢獻極微,應是誤會及誣指,因為美國規定與日軍交戰部隊才能優先換裝,並嚴禁美援用於內戰。因此胡的西北大軍多為蘇聯早期提供武器或是國造的輕兵器。

昔胡林翼抬棺出征平復新疆;今胡宗南帶棺材打退日寇

此外,胡創辦了「王曲七分校」,「戰幹四團」等;訓練幹部及組織民眾推動思想文化運動,深植抗日反共觀念,對部隊基層幹部的素質助益甚多。這種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間接作戰,功勞並不亞於直接對日作戰。最著名的驗證成效為1944年的「寶靈戰役」,胡以三個軍的兵力粉碎日軍窺視潼關,穩定了關中,確保重慶的安全,這場勝仗,是胡宗南帶著棺材親自指揮的硬仗,因為將士用命。

再者,由於胡將軍為人謙遜待人親切,以身教代替言教,加上其完美的指揮道德將士用命,致其在抗戰期間不但保障了半壁河山的安全,也替其個人累積了崇高的聲望。從其帶過的眾多學生與部屬,在其過世後紛紛表達推崇愛戴之意,不吝替其發聲,從連震東、郝柏村到孔令晟等共同執筆的《令人懷念的胡宗南將軍》一書即可得到印證,其受部屬尊敬與愛戴,絕非偶然。

「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於是無偶,百代弦歌貫古今」

此書由90位作者群執筆,全是受教於胡將軍之人,或是朋友、同僚、學術界、新聞界以及其他領域有相當聲望的人士,與胡將軍有幾十年患難與共的交情,才能將真情揮灑躍然紙上。此與同是浙江嫡系將領-湯恩伯與陳誠的「指揮道德」相比,根本不可以道里計。

尤其是湯最辜負蔣介石的殷望,讓蔣背上無識人之明的大黑鍋。「上海保衛戰」湯身為總指揮,信誓旦旦對蔣吹噓可堅守半年以上,結果二十天不到就率先坐船落跑,致副指揮官劉昌義憤而投共。這與胡宗南的寧死不遺棄部屬的將軍風範,形成極大反差。難怪白崇禧關麟徵等高級將領最最最瞧不起湯恩伯,言其能力當少將師長都嫌多。所以指揮官的「指揮道德」在戰場危疑震撼之際,是部屬最公正的評分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