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紅色海嘯」即將來臨!中國高淨值人口大舉移出,富裕階級偏好日本

2024-05-03 11:30

? 人氣

Tomo Hayashi,攝於他位於東京的家中。(華爾街日報)

Tomo Hayashi,攝於他位於東京的家中。(華爾街日報)

去年,作為一家金屬貿易公司老闆的中國人Tomo Hayashi搬到了東京。他很快取了一個日本名字,花了約合65萬美元購入一套濱水豪華公寓,今年3月他的家人也來到這裡與他團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中國富豪正在推動東京高端房產熱潮並重塑東京的城市形象,45歲的Hayashi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兩個兒子剛開始就讀於日本一所小學。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據房產經紀人和其他關注這波移民潮的人士稱,對中國政府專制政治制度的不滿在新冠疫情時期的突然封控中爆發,此後不滿情緒有增無減,助推了這波移民潮。這些人士稱,中國經濟放緩和股市的低迷也在促使富人離開中國。

和許多中國買家一樣,Hayashi避談國內政治,他說舉家搬到東京是個挑戰。「但我們喜歡日本,喜歡這裡的美食、文化、教育和安全,」Hayashi說。

日本並不是中國人尋求移民備選方案的唯一避風港。美國、加拿大和新加坡都在吸引中國移民的國家之列,而香港居民則經常前往英國。

但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中國人來說,距離中國僅幾小時航程的日本一些城市是他們的首選目的地。由於日圓疲軟,日本的房價對外國人來說較低,他們很容易購買房產。而且日本的書寫系統部分使用漢字,因此新移民可以更容易地自己找到路。

跟蹤全球移民趨勢的Henley & Partners去年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這一年中國高淨值人士移居海外的淨總數將為13,500名,使中國成為全球高淨值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國家。

截至去年年底,日本約有82.2萬名中國居民,比前一年增加了6萬人,是近年來的最大增幅。

東京房地產經紀人Osamu Orihara是一名出生在中國的歸化日本公民,他說,與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的2019年相比,他的收入增長了兩三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國買家的推動。

Orihara說,與過去不同的是,想要獲得長期簽證的人更多了。

根據不動產記錄,在Hayashi所居住的48層大樓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公寓房主是擁有中國名字的個人或其代表擁有中國名字的公司。東京灣附近是高層公寓林立的街區,這裡的人說,一般的大樓都有四分之一或更多的中國居民。

在東京濱水區域矗立的高層公寓大樓。(華爾街日報)
在東京濱水區域矗立的高層公寓大樓。(華爾街日報)

Hayashi說是一位中國朋友推薦了這棟樓。他離開家鄉中國深圳後曾短暫居住在香港,他說與香港相比這個650平方英尺的兩居室住房的價格合理,並說其價值已經上漲了約10%至15%。

據行業數據顯示,去年東京市中心新公寓的平均價格上漲了近40%,漲至相當於約74萬美元。市場觀察人士說,這樣的漲幅是受到大量新房產吸引中國富裕買家的影響,這些買家擔心本國市場急劇下滑。

經紀人說,中國買家也熱衷於購買度假房產。在北海道北部島嶼,靠近滑雪場的城鎮富良野去年的住宅地價上漲了28%,漲幅居全日本之首。當地經紀人Hideyuki Ishii說,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國高淨值人群正在尋找度假住宅。

他說:「一場掛著中國旗的紅色海嘯即將來臨。」

這家位於東京的川菜館深受住在附近住宅的中國人的喜愛。(華爾街日報)
這家位於東京的川菜館深受住在附近住宅的中國人的喜愛。(華爾街日報)

想搬到日本併購買公寓或房子的中國人通常面臨兩個挑戰:把錢帶到日本和獲得簽證。

中國對居民能帶出境的資金額度有限制,但很多中國買家都有具有國際業務或海外投資的公司。經紀人Orihara說,他的客戶通常在香港或新加坡有銀行賬戶,可以向外匯錢。

他說,有一個客戶是例外,買了一套價值19萬美元的房產,並動員親友在幾個月內一點一點地帶現金。

至於簽證,如果在日本企業投資至少相當於3.2萬美元,且該企業有固定辦公室和兩名或兩名以上員工,就可以獲得企業管理簽證。

其他中國人獲得的簽證是日本發放給商業、技術或學術領域高級專家的簽證。2019年至2023年間,持有技術類(軟體工程師等)簽證的中國人數量增加了30%,達到1萬多人。根據傾向於高薪和高學歷人才的一項計分制度,此類簽證的持有人最快可在一年內申請日本永久居留權。

來自中國的東京簽證顧問Wang Yun說,他的大多數客戶都是中國人,通常是來自上海或北京等大城市的企業主或企業高管,年齡在快40歲到50來歲之間。

定居後,許多中國人選擇使用日本名字,包括在日本的法律記錄中。有些人使用他們中文名字的日語讀音,有些人則重新起名。

除了方便與日本人打交道外,使用日語名字還能讓有中國血統的人在國內保持低調,他們在國內通常還有家人。這可能會有所幫助,因為中國當局往往不喜歡人們帶著資產移居國外的趨勢。

Tomo Hayashi在東京的家中輔導兒子們。(華爾街日報)
Tomo Hayashi在東京的家中輔導兒子們。(華爾街日報)

微博、小紅書和微信等流行的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充斥著在日本購買房產的話題。這些平台上會進行一些審查:微博以政府規定為由,不顯示搜尋#中國投資客湧入東京買房#的話題內容,但用戶可以不帶標籤符號搜尋這個主題。

另一位出身於中國的東京經紀人Satoyoshi Mizugami說,他希望在五年內將員工人數增加兩倍,達到300人,以處理來自中國買家的所有新業務。他說,為了給這些員工提供辦公地點,一棟新的辦公樓正在建設中。

Mizugami的客戶中有一位42歲的中國男子,他在英國接受教育,並在中國和美國有餐館生意。新冠疫情發生後,他一直住在中國,當他決定離開時,他選擇了日本,因為他認為日本的商業環境比美國好。去年,他用賣掉美國生意的錢在東京市中心買了一套公寓。

這位買家說,他將在日本開一家食品貿易公司,並申請簽證與他的美籍華人妻子和他們4歲的兒子一起移居日本。

最近在東京的一個早晨,買了濱水公寓的Hayashi正忙著幫助他9歲和7歲的兒子在網上學習日語和英語,並看著他們在戶外玩耍。他的妻子短暫地返回中國看望他們15歲的女兒,他們的女兒將留在中國完成高中學業。

Hayashi說,他打算長期留在日本。他說,日本吸引他的地方之一是高水準的醫療,他認為,等他歲數更大時這將是很有價值的。他謹慎地指出,他從去年起一直在向日本納稅。作為高級專家簽證的持有者,他說希望在四五年內獲得永久居留權。

Tomo Hayashi的兒子們最近在日本開始上小學。(華爾街日報)
Tomo Hayashi的兒子們最近在日本開始上小學。(華爾街日報)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