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看台灣統獨爭議: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想「永遠維持現狀」

2024-05-10 15:59

? 人氣

然而對北京而言,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在「推動台獨」,也因此頻頻在其八年任期內採取動作對付,從台海軍演、網路資訊戰到政治、外交經貿領域等打壓台灣,兩岸關係降至冰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中國,台灣內部亦存在不同看法。資深媒體人陳信聰長期關注台灣政治與社會局勢,他簡單將之分成三派,「對獨派而言,她讓追求法理台獨的運動停滯;對統派而言,她只做不說才是更有效的務實台獨;但對多數民眾而言,她就是回應主流民意:維持現狀就好。」

台灣總統蔡英文。
台灣總統蔡英文

但一個「現狀」,每個人也有不同的解讀和感受。Mikie認為現狀不錯,自己能吃飽喝足;家中經商的Jack則不滿意,他傾向前總統馬英九主張「九二共識」下的現狀,認為當時兩岸關係交流良好,陸客來台促進經濟發展。至於Danny可能對現狀有所保留,指出兩岸人民現階段缺乏交流,但強調在交流的前提下,台灣也要守住自身權益。

因此,若要定義什麼是維持現狀,沒人能提供讓眾人滿意的答案,也沒人能提供標準答案。

「每個老師(的定義)都不一樣。」游清鑫表示只能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並且連結民眾不同的屬性與態度,來試著解讀他們的想法,例如其定義的維持現狀是否為可以繼續自由選舉、尊重人權,經濟狀況佳等等。王宏恩則表示,當民眾在提到維持現狀時,腦海裡浮現的兩個想法通常是「不要被統一」與「不要戰爭」。

或許,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下,模糊的詮釋未必不好。遊主任將「維持現狀」比喻成一把可以容納不同立場與詮釋的大傘,「如果大家最有共識的是不要戰爭,而如果這個雨傘可以避免戰爭,那大家就先躲進來吧,不要淋到雨就好。你跟我的立場不一樣沒關係,反正傘夠大。」

台灣一項民調顯示,民眾最支持「永遠維持現狀」,其支持度從30年前的9.8%提升至如今的33.2%。
台灣一項民調顯示,民眾最支持「永遠維持現狀」,其支持度從30年前的9.8%提升至如今的33.2%。

大傘下的務實與隱憂

對三位受訪者而言,大傘下的永遠維持現狀確實是避免戰爭的方式。他們認為只要繼續維持現況、台灣的執政者不要主張獨立踩到中國底線,兩岸就不會發生戰爭。Mikie苦笑道,「獨立太可怕,但統一我是不要。」

陳信聰指出,身為務實的海洋民族,台灣主流民意長期搖擺在「不敢追求法理層次的獨立,但是絕不可能跟中國統一」之間,民意已清楚彰顯不會追求獨立也不會進一步挑釁中國,只要現狀就好。

王宏恩也進一步提到,台灣是全球最獨特的案例。

受到國共歷史因素以及兩岸政治局勢影響,台灣民眾的身分認同產生分歧,例如可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台灣人,或兩者皆是。而隨著台灣經歷政黨輪替、國民教育新增台灣系列以及世代交替,再加上持續受中國文攻武嚇等因素,都使得台灣民眾的本土意識在過去三十年來迅速攀升近50%。王宏恩分析,與台灣處境類似的加拿大魁北克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等地,都沒有如此之大的身分認同變化;但與身分認同變化相對照的,是台灣在統獨議題上的立場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