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廣東的科技對話與文明交流

2024-05-20 05:30

? 人氣

前總統馬英九率青年訪問大陸。(作者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率青年訪問大陸。(作者提供)

首先感謝馬英九文教基金會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參與這趟和平之旅!這趟短暫卻緊湊的旅程,讓隅居島嶼臺灣的我們眼界大開,也滿載而歸、收穫滿滿,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讓我永生難忘。以下就謫要記錄參訪行程中個人的心得與淺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深圳速度

得知此趟旅程第一站是深圳時,內心充滿興奮與期待,因為家人的關係,造訪深圳的次數已不計其數,也算是見證了近幾年深圳的快速發展,深深感受到所謂的「深圳速度」。

在深圳其參訪了騰訊、大疆DJI、比亞迪汽車。過程中感受到百大企業的實力與效率,不僅創造無數商機,這些標竿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和體現,在在讓人具體感受到大陸這條經濟巨龍的泱泱大度。晚上前往平安金融大廈觀看夜景,搭乘僅花60秒就能到118樓的高速電梯,那種有如科幻片場景的體驗,現在回想起還是非常驚艷。永遠高速前進的深圳氛圍,不管幾度重訪,都令我有更上層樓、進步不斷的感受,對我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

簡稱大灣區、GBA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GDP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繼美國紐約都會區、美國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都市圈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於2017年生產總值已突破10萬億元,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第11位,成為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因此,GBA是中國財富500強企業最集中的地區,匯聚了中國最具創新力的科技公司,如華為、中興通訊、大疆創新、比亞迪、廣汽集團和騰訊(微信母公司)等。首日抵達深圳的我們,就被GBA的強大氣場所震懾,可謂百聞不如一見。

重點參訪行程是珠港澳大橋—一座長達55公里的跨海大橋,包含著6公里的海底隧道,是項大型、先進、艱鉅的世紀工程,親眼目睹這座人定勝天的公共建築後,內心的震撼與澎湃久久無法平息。大橋的完成標誌著當局進一步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決心,也宣示著不甘屈居第四、要向世界第一挺進的野心。唯一可惜的是,參訪的短短時間內,沒能如願在橋下邂逅中華白海豚的身影。

晚上乘船夜遊珠江、觀賞「千年商都」廣州的璀璨夜景。沿途,中山大學的老師跟我們娓娓介紹著珠江東西兩岸的發展,也在行程中與中山大學的同學相互認識、溝通交流。最後,當看到燈火輝煌、號稱「小蠻腰」廣州塔的窈窕身影時,如夢似幻的珠江夜景之行也就到了完美的尾聲了。

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

兩岸的共同交集之一,大概就是對孫中山的尊敬及緬懷。到中山市的翠亨村參訪國父故居,除了能深入了解國父中山先生的成長環境,在紀念館內也更強烈感受到國父一生奉獻家國的精神。

隔天前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獻花致意。小學歷史中描述,清末革命最慘烈的黃花崗之役,當時即使懵懂無知,也對先烈的革命精神感到敬佩不已。實際走訪後感觸更加深刻:烈士們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再加上情意繾綣、一字一淚的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更讓我對於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充滿感激。感謝烈士們為國捐軀、犧牲奉獻的勇氣與精神,我們才能脫離帝制、走向現代!

短短三天,除了這些精心安排、意義非凡的參訪與交流外,廣東結合舊時代人情味與新時代高科技的獨特風貌,我也略有領略。當然,在此品嚐到的各類風味美食,也讓我們一窺廣東美食的堂奧,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不只停留在舌尖、也鐫刻於內心,叫人意猶未盡。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生物科技碩士班、大九學堂五期學員,本文為「青年看兩岸」系列,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