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2015年7月23日,倫敦沙瑟克橋一號(One Southwark Bridge),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總部,中午時分,氣氛一定相當緊繃。
這家全球最重要的財經媒體,雖然獲利能力一直不錯,但是母公司培生集團(Pearson PLC)一直有意脫手。23日當天上午,培生發布訊息,《金融時報》易主的交易即將談成。
德國集團志在必得
花落誰家?是德國的施普林格集團(Axel Springer SE)嗎?去年營收30億歐元(新台幣1兆元)、員工近1萬4000人的施普林格,擁有《世界報》(DIE WELT)、《畫報》(Bild)等德國一線媒體,一直想跨出德國市場,與培生已經談了好一陣子,看來23日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一天。
梅鐸(Rupert Murdoch)的新聞集團(News Corp)會不會半路殺出搶親呢?從地域到類型(報紙、雜誌、電影、電視、網站),新聞集團堪稱一家真正的全方位跨國媒體,2007年以50億美元併購《華爾街日報》(WSJ)母公司道瓊公司(Dow Jones & Company),在英國已經擁有老牌的《泰晤士報》(The Times)與發行量最大的《太陽報》(The Sun),再吃下《金融時報》錦上添花,與《華爾街日報》隔大西洋相互支援,也是美事一樁。
日本集團半路殺出
倫敦當地時間下午3點剛過,答案揭曉,跌破一堆人眼鏡,不是志在必得的施普林格,不是野心勃勃的梅鐸帝國,甚至不是歐美媒體集團,而是日本媒體業鉅子「日本經濟新聞社」(Nikkei Inc.,簡稱日經),金額高達8億4400萬英鎊(約新台幣410億元),而且是現金交易,今年第四季便可以完成。
特別的是,《金融時報》雖然被歸類為近年一直被唱衰的紙媒,但它卻是培生集團的金雞母,絕非賠錢貨。2014年,《金融時報》母公司「金融時報集團」(FT Group)營收達3億3400萬英鎊(新台幣162億元),業內收入達2400萬英鎊(新台幣11.6億元)。相較之下,培生集團今年上半年虧損1億1500萬英鎊(新台幣5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
《金融時報》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現,除了身為財經媒體的利基之外,最主要原因在於它的數位化轉型非常成功,堪稱典範。《金融時報》1995年推出網站與付費訂閱服務,紙媒┼網路總發行量過去5年成長30%,目前為73萬7000份,而且網路訂戶比例高達7成,幾乎是5年前的3倍,其中一半以上來自行動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