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日前參加嘉義縣婦女後援會成立大會時,一席「查某人(女人)就是要安定」的談話,引起社會熱議。我想藉此機會談談女性在台灣參與政治及公共事務(「參政」)的經驗,而我認為:台灣已經迎來「女性參政更能安定社會」的時代。
在台灣,女性參政的經驗是複雜甚至矛盾的。
就中選會提供的統計數據來看,台灣 2012 總統大選女性實際投票人數比男性多了將近 27 萬人,女性投票人數佔女性選舉人數比率 75.26%,也較男性選舉比率的 73.47% 略高,這現象雖然成因尚待探究,但也打破刻板印象中的「女性不參與公共事務」想像。若討論到女性參政的表現,以國會議員來說,女性立委僅佔三成,但舉凡對於專業法案的掌握度,或是問政的認真度,往往也是女性立委表現較為優異;而台灣行政體系這幾年來中央與地方首長的婦女比例,也已經是亞洲地區的第一名。
但是,時至今日,一講到女人參政,檯面上仍然出現許多充滿了性別刻板印象的言論。不論是洪秀柱所謂「女人顧家安定」這種與其女性政治人物定位互相矛盾的說法,或是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多次表示「三軍統帥怎麼可以是『穿裙子的』」,從這些充滿了性別刻板印象的言論中,不難發現傳統的性別分工還是不鼓勵女性參與公眾事務。
我認為這種觀點既忽略了女性生在社會面臨的負擔,也無視女性對社會困境的切身感受。
長久以來,女性因社會文化與教育養成而經常不被鼓勵發聲,然而近年的台灣社會運動,不論是反核、食安、土地爭議、長照制度、司改人權甚至同志運動,都可以看到許多女性工作者扮演重要的角色。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議題與女性切身相關,任何重大事件發生時,女性和孩童往往是最大受害者或連帶受害者。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因景氣問題遭立委質詢威脅要刪年終獎金預算時,以一句「爺們不在乎」讓許多女性「娘們」氣炸了。原因無他,經濟不景氣勞工失業,「娘們」往往是首先被開除或調薪的對象;通貨膨脹時,家裡負責買菜、料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娘們」要如何縮緊荷包餵飽一家老小?甚至在因經濟或社會因素積累壓力下所發生的犯罪事件或家庭暴力,女性往往是最直接受害者,因此很多女性開始問自己:為何爺們可以那麼豪邁爽快地做決定,但所有的後果「娘們」都只能逆來順受承擔?就此而言,女性更有投身政治的理由!
然而,縱使女性有投身政治的理由與決心,現實環境也未必容許。先前投身政治的女性,面臨的不只是「女人要安定」這種說詞而已。在這裡或許可以短短回顧一段婦運史:1996 年 11 月底,在會議上振聲疾呼「讓弱勢女性有一定比例保障員額進入國會,才能提出女性關心的婦幼、治安政策」的民進黨婦女部前主任彭婉如,在某個晚上坐上計程車準備返家後就此失蹤,三天後警方才發現她遭性侵跡象的屍體。一個推動婦女人身安全的人,自己竟成了性暴力的受害者!當時婦女新知舉辦了「女權火照夜路」行動,訴求讓女人有走在路上不須擔心害怕的權利,也讓立法院在隔年新會期無異議地火速通過「婦女保障名額」與「性侵害防治法」,並責成各行政機關配套政策。當年參與抗議的女性,平常也可能是溫柔、顧家的女性,或許洪秀柱應該認真思考,為什麼這些女人「不安定」要站出來?是怎樣的社會環境與政治,讓這些女人要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