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到現在結果各位大概都有底了,國民黨人選從原本的洪秀柱,在剩下一百天左右時居然換人,而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民調也毫無起色,如沒有太大的意外,蔡英文當選只是尚未成真的事實。有趣的是從九合一選舉之後,信誓旦旦說要加強網路宣傳力道的國民黨,的確看似施加了不少資源在上面,成立了數十個網路社團,網軍活耀程度也大大地提高不少。但結果看似仍然成效不彰。筆者認為,這是他們誤會了網路社群的本質,以及反對者身分之緣故。
網路無法獨佔話語權
網路傳媒和傳統媒體的最大不同,就是在網路傳媒中,觀眾不僅僅是單向的訊息接收對象,同時也是傳出資訊者。當觀眾看到了自覺有誤的文章或者新聞想指正時,若不透過網路發聲,使用傳統媒體至少要花費數天的時間,且多半只能被刊登在報章雜誌最後的讀者投書頁面一角,這還不算上文章不被採用,甚至是無所可投─即傳媒已被反對團體控制的可能性。如此一來一往,影響力能有多大?但在網路中人人都可發聲,無關作者地位或者職業,正確的論述、或者保守點說,看似較有道理,較能讓觀眾接受的論述─很容易就能被大量閱讀以及轉貼,除非政府直接限制甚至是阻止民眾使用網路,無人能阻止這點。
甚至反過來說,如果論述薄弱可笑,就算作者冠上諸多頭銜也不會有人理睬,反而惹人發笑。意即,在網路中沒有人能夠「獨掌話語權」。而且網路言論的讀者可以即時表示自己對此篇言論的意見─好的論述在一來一往的討論過程可因此成長完善,壞的論述也可因此被挑出。將網路看作是「宣傳」工具,而非討論平台這個想法,筆者認為的確有所誤會。
當然,這不代表網路中毫無造假或者是劣質言論,使用網路者也並非個個道德高尚學識有成,也與非使用者一樣,有時也容易因情緒或者偏見而無道理地支持錯誤觀點,但是在網路世界中,劣質言論被迅速挑出指正,甚至是從一開始就不被重視的可能性比起傳統媒體來說大多了,並且照目前3G產品普及度來看,使用網路者其實並非某些特定的、與常人有異的特定族群,幾乎可以確定,他們就是「一般民眾」,他們代表的就是多數人之民心,在民主社會裡忽視他們的心聲和主張對政黨來說簡直等於自殺。九合一大選時「讓我們靜靜地 大聲說話」這支國民黨廣告背後即隱含著網路族群只是少數人這種想法,但最後結果我想我不用多提了。
但目前為止,國民黨在網路上所進行的仍然是其在傳統傳媒中使用的那一套,以為多開支持專頁,衝高人氣,重複散佈有利於己的言論,多多攻擊對手就行了。但虛假的高人氣毫無用途-是因為專頁的內容足以讓人認同而被廣為傳播,才造成了它高度的人氣(例如按讚人數又或者追蹤人數),反過來用不自然的方式衝高專頁人氣只會讓畫面看起來好看。而沒有道理的言論和流言很快就會被指出錯誤之處(例如督割事件),還會因印象已經造成,反而讓之中夾雜的有理批評因此被忽略,甚至根本無法廣泛流傳,只能在深藍網友間彼此流傳而已。關於後者這種操作,筆者認為主要是源於他們誤會了抱持異議者的身分和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