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展望》網路使用者總數突破39億!經濟學人:各國網路治理應從「假新聞」下手

2018-12-31 09:10

? 人氣

《經濟學人》報導,2019年全球網路使用者將突破39億,超過全球一半人口,顯示過去十年來各國推行網路普及頗有成效,但公民團體在持續推動網路普及化時,也觀察到越來越多人投入網路與社群媒體後,真假資訊流竄形成的「假新聞」問題愈來愈嚴峻,2019年將持續成為網路治理的焦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聯合國(UN)「國際電信聯盟」(ITU)估計,2019年全球網路使用者在總人口數占比將過半,對比10年前僅有20%人口連網,今日的普及率成長確實是歷史性的里程碑。縮短貧富國家間的數位落差,基本上是件好事,特別是在經濟方面,《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引述研究指出,開發中國家的網路普及率每上升10%,該國的GDP指數也會提高1.35%。

在許多開發中國家,臉書等社群媒體是民眾最主要的新聞來源(AP)
在許多開發中國家,臉書等社群媒體是民眾最主要的新聞來源(AP)

全世界過半的人都能上網了,然後呢?

國際電信聯盟等社會組織向來致力推廣網路,在普及率成長趨緩的今日更是如此。聯合國「永續發展寬頻委員會」(Broadband Commis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今年9月就在報告中,向各國政府提出提出扶持當地電信產業、減輕業者稅率等6項發展建議。倡議團體「平價上網聯」盟(A4AI)則致力壓低網路使用成本,力求各國政府將每1GB資料的傳輸費用,降至國民平均月收入總額2%之內,但根據該團體2018年的報告指出,在61個受調查國家中只有1/3的國家符合標準。

各大科技業者也積極推動網路普及,以臉書(Facebook)2013年推出的免費網路服務「Free Basics」為例,它在拉美、亞非等地區的65個國家推出,與當地電信業者合作提供新聞、產婦健康、旅遊、在地求職、運動、通訊以及當地政府資訊等「基本」網路服務。臉書雖立意良善,但此計畫推出後引發不少爭議,反對者質疑該服務為電信業者圖利、違反網路中立原則,背後目的更導向收集用戶數據,該計畫在緬甸、印度、埃及等地遭到抵制後,臉書最終不得不終止在部分國家的服務。

臉書「Free Basics」功能示意圖。(翻攝自臉書)
臉書「Free Basics」功能示意圖。(翻攝自臉書)

假新聞殺人於無形之間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俄羅斯在臉書等社群媒體散布假消息與仇恨言論,全力為川普助選(AP)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俄羅斯在臉書等社群媒體散布假消息與仇恨言論,全力為川普助選(AP)

在網路與社群媒體帶來便利、促進社會發展之餘,它們卻也製造了不少可怕後果。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與英國脫歐公投期間,假新聞爭議一直鬧得沸沸揚揚,這可不只是歐美國家的麻煩,亞洲地區的假新聞議題更進一步和種族衝突、政治利益相互綑綁,衍生出更複雜的面貌。

在緬甸爆發羅興亞(Rohingya)人道危機後時,當地開始流傳大量醜化羅興亞穆斯林族群的網路貼文,社群媒體頓時淪為有心人煽動族群仇恨的工具;印度這兩年也多次傳出民眾誤信Whatspp訊息,對無辜受害者動用私刑至死;鄰近台灣的幾個亞洲國家:柬埔寨、越南、菲律賓,「防治假新聞」則淪為政府箝制言論自由、迫使媒體自我檢查、營造執政者優勢的利器。

聯合國報告特別指出社群媒體上有大量針對羅興亞人的仇恨言論。(UNHRC)
聯合國報告特別指出社群媒體上有大量針對羅興亞人的仇恨言論。(UNHRC)

倡議團體「人文科技中心」(Center for Humane Technology)成員帕拉吉拉斯(Sandy Parakilas)就認為亞洲假新聞的問題「比西方國家更甚」。這些地區的用戶接觸其他資訊管道的機會較少,容易直接相信眼前資訊,貧困地區的網路運作更是牢牢地掌握在幾個網路龍頭手中。在這類國家,政府對假新聞的管控力道不強,部分獨裁政權更是假新聞的主要提供者。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如何管理與真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網路世界?帕拉吉拉斯認為強行禁用民眾使用網路的治理方式,在網路逐漸普及的時代只會得到反效果。以斯里蘭卡今年爆發的族群矛盾為例,當局原先預期緊急關閉臉書三天,盼能平息穆斯林與佛教徒兩方衝突,事後卻發現大量民眾在管制上路後,改採虛擬專用網絡(VPN)繞開管制,禁令形同虛設。

展望2019:使用者角色重返網路治理核心

對比光怪陸離的網路亂象,治理政策尚在緩慢成行。「平價上網聯盟」就觀察到各國目前採行的幾種方案,像是提升人民的媒體識讀能力、介入管理網路空間、透過增稅來抑制民眾使用社群媒體,但成效均不彰。民間則出現新的改革聲浪,例如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發明人柏納李(STim Berners-Lee)2014年曾公開呼籲科技巨頭與各國政府簽署一份「網路大憲章」,讓保障用戶隱私、尊重使用者成為新一代的網路運作核心價值。

柏納李指出,網路世界正渴望一股全然翻新的改革,能夠帶來個資安全的保障,「只有在公開透明、中立無私的網路環境裡,我們才能毫無憂慮地倚賴網路科技,不必擔心有什麼暗盤在背後勾結」。不過全球資訊網基金會的分析師阿維拉(Renata Avila) 對網路的未來則表示擔憂,她認為「假新聞」問題將持續惡化,才會否極泰來。她說,只讓網路把人串聯起來是不夠的,還必須提升人們的識別能力,使他們能更好地應對紊亂的網路資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