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鋼專文:筆跡鑒定─從毛澤東到習近平

2019-01-13 06:20

? 人氣

毛沒有給紅衛兵題過字。紅袖章也是「集字」而做。「紅」,來自毛給紅旗雜誌所題的刊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衛」,來自毛的題詞:

(圖/作者提供)
保衛祖國的「衛」這個字。(圖/作者提供)

「兵」的出處在這兒:

(圖/作者提供)
右上角的「兵」字。(圖/作者提供)

近年,這種「集字」的風氣,開始在中國媒體蔓延。

2018年,有部洋洋自得的紀錄片,叫做《厲害了,我的國》: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片名的書法,看去眼熟。後來發現,用同一字體寫的「厲害了,我的國」,也出現在許多報紙的欄目上。筆者曾親歷文革,忽然意識到,這不是毛體嗎?

留意觀察,發現媒體上的毛體越來越多。比如不久前CCTV播放的一部「致敬改革開放40年」的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改革開放,本質是「改毛」,放棄毛的禍國殃民路線(用中共自己的話說叫「糾正錯誤」)。紀念改革開放的紀錄片,用毛體做片名,很不恰當。況且這又是「集字」,毛什麼時候說過「我們一起走過」?

搜索網絡,我發現,原來中國有了一個毛澤東字體網站,內有「毛體字體轉換器在線生成器」。我試著輸入「厲害了,我的國」,毛體瞬間跳出: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