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又救地球!最新研究建議:全球70億人改變飲食習慣──肉類減半、蔬果加倍

2019-01-18 09:00

? 人氣

紅肉、加工肉品有致癌風險(美聯社)
學者呼籲人類應減少肉類攝取,多吃蔬果及豆類。(美聯社)

EAT報告提出的新飲食規劃挑戰了各文化的飲食習慣,學者要求歐洲和北美洲居民少吃紅肉,東亞居民少吃魚,連非洲人也應減少攝取主食木薯。威烈特表示,新飲食規劃非常彈性,足以迎合各飲食文化,它不是強硬地要求人們進行不健康的節食,而是以健康且對環境較少負擔的食物來取代肉類和乳製品等食物,學者建議的食物「有千萬種組合方式,不僅對身體好,而且也會很美味」。人們還是可以享用漢堡、牛排或其他各種肉類,只是應該降低食用頻率。在許多文化中,早餐往往少不了蛋,然而根據學者規劃的飲食,一週只能吃不到2顆蛋。對此,威烈特說,雖然現在沒有人認為吃雞蛋會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但研究顯示,全穀、堅果和水果組成的早餐更為健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少吃肉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學者的目標不只餵飽逐年增加的人口,他們還希望透過這份飲食規劃減少溫室氣體、避免生物絕種、停止農地擴張,以及保障水資源。然而,改變飲食是不夠的,還必須減半食物浪費,同時在現有的農地上產出更多作物。農業和林業不僅開墾土地,也製造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約等於發電和暖氣產生的溫室氣體。進一步檢視食物產業,就會發現肉類和乳製品對環境造成最大影響,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中,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就佔了14.5%至18%。

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資深研究員安德魯(Robbie Andrew)說,畜牧業技術逐年改進,牲畜能長得更快、更大,這可以幫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牛、羊等反芻動物還是製造了大量甲烷,加速暖化。人類選擇吃什麼,決定了全球暖化減緩的程度,安德魯表示,雞肉和豬肉產業的碳足跡比牛肉少很多,不過平均而言,農作物的碳足跡是最少的。但農業也是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含氮肥料釋出的氮四處飄散,與柴油車、工業區產生的污染源結合形成懸浮微粒,不僅汙染空氣,也可能損害心肺功能,引發病變。而農業與民生搶水的狀況也十分尋常,食品製造和上游農業取用的灌溉用水,就佔了全球乾淨水資源的70%。

美國退出TPP,美國農業受到劇烈衝擊(AP)
雖然植物碳足跡最少,但農業用氮肥釋出的氨與汙染源結合產生懸浮微粒,不僅破壞空氣品質,也危害人體健康。(美聯社)

有些人質疑學者的新飲食規劃能否實現,畜牧業者和酪農業者主張肉類和乳製品提供重要的營養成分,也有肉食愛好者拒絕減少紅肉攝取量。對此,EAT報告作者之一、瑞典斯德哥爾摩回復力研究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主任戈爾登(Line Gordon)說:「人類從未嘗試如此快速地大幅改變飲食系統。無論這是否只是空想,現在正是時候夢想一個好的世界。」學者認為,對紅肉課稅可能是改變飲食必要的手段。EAT報告另一名作者洛肯(Brent Loken)表示,報告呈現人類飲食的最佳解,但承認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與食品公司及政策制定者合作,在全球各地實踐新的飲食規劃。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