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都市人與大自然有多疏離?九十年代,洛杉磯發生了大停電,無數的星星掛在夜幕。當晚,有市民報警,稱看見天上有一團神秘又奇怪的雲。後來,警察發現這團雲原來是銀河。那些受驚的市民一輩子都在都市長大,卻因光污染而從未見過銀河(註1)。
在很多人眼中,香港是個繁華的花花世界,是個典型的都市。不過,他們卻不知道,香港有七成地方是郊野。即使如此,有些香港人卻極少接觸到自然。他們的生活,便是從一個小監牢(家中)去到另一個監牢(辦公室),每日不斷地重覆同樣的工作,下班後已筋疲力盡,哪有接觸自然的精力?
話雖如此,但人是有感受自然的需要,從中尋回在都市裡失去的自由感覺。我有些朋友,一到假期便逃離都市,到郊外遊玩,為的就是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我又有些朋友,家住郊外的鐵皮屋,上下班十分不方便,卻不願搬家,寧可居住條件差一些,但每日都可看到海岸的日落美景和嗅到花草之香,到了當造時份,還可到附近摘新鮮的紅樹莓品嚐。
有些都市人不喜歡都市生活,卻沒有選擇地繼續生活在都市,原因是他們的生存技巧只能在都市裡發揮,到了野外,誰人需要會計師、律師、司機?此外,他們的身體習慣了都市的隔離環境,長期在野外反而感到不習慣(有些甚至感到不適),故別無選擇地回到都市的監獄。
何以都市是監獄?這裡有兩個層次去看。第一層次是時間分配的權力,當社會的生產機器操縱工作的時間,便控制了都市人的肉體,使生活的細節(如起床,用膳和休息)都由社會力量精巧地切割和分配;第二層次是,都市的規劃沒有考慮到周遭的山水,隔絕了自然風景,使都市成為地球上一處獨立的、隔絕的人造環境。這樣的環境,使都市人感到身心不適,長期受一種無名的壓力困惑,生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
生活在都市這監獄裡,每人不多不少皆要放棄某種個人情感,適應社會上的需要,而且肉體受規範了的時間所奴役。不少人渴望脫離這個大監獄,每逢假期便遊山玩水,找一處貼近大自然的地方,重投大自然母親之懷,感受失去了的自由。
然而,構成一個都市的最基本元素莫過於人,而人不正正是自然的一部分嗎?人來自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自然所衍生出來,只要我們以審美的目光觀看人,便發現大自然就在我們身邊。
首先,甚麼是自然?平時,我們所說的自然,一般是指花草樹木、山水景色、飛禽走獸等,這些都是自然的表象。當我們欣賞大自然時,心想:「眼前的風景真美!」我們認知到大自然是美,因為人有審美的能力,將大自然的表象轉化成抽象的美感。這一種美感能使我們放下生活的壓力和自己的偏見,令人認知世界不只金錢和個人利益(要知道,都市人非常容易犯上這兩點),而是有更崇高的追求,並使心靈上產生自由的感覺。換言之,透過審美,我們在心靈上獲得解放。從另一個角度看,自然不再只是鳥語花香,而是令心靈進步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