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時候是否曾寫過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你當時填下的是什麼職業呢。過了幾年,發現職業選擇範圍越縮越小,長大後看著某人做著一份你也喜歡的工作,過著你稱羨不已的生活,卻發現自己只能祈禱晚上睡覺做夢會夢到那一天,醒來才明瞭又是癡人說夢。
每當大家聽到我夏天潛水,冬天滑雪,都會說Vanessa你的人生還真令人羨慕,Living the dream的最佳代言,如果我年輕一點一定也要像你這樣過生活。這種話經常聽到,若真有機會讓人生倒帶回到年輕有衝勁的20歲,是否真的會選擇不同的道路呢?
一個喜歡畫畫學業成績普通的孩子,接收到的往往不是你畫得真好要繼續加油,而是整天不念書,畫圖能當飯吃嗎?接著又擔心全民補習,才藝班不加入一定趕不上別人,假日排滿了各種才藝班。期待他長大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是運動高手,先不論是否有興趣,報名了再說,學到多少不確定,肯定的是預先適應到未來加班過勞的生活。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就以為他們能文武雙全,揠苗助長,本末倒置。
求學的校園環境也一樣,先暖身用成績定人。記得國中的時候,老師剛開學選了我當小老師,等到第一次考試成績出爐後,發現看走眼,就隨便用一個名義把工作換給另一個成績較好的女同學。甚至也曾多次在上課時說對著全班同學說,不要跟成績排名後20名的人當朋友,成績跟品行無縫接軌,直接被編入壞小孩那區,我也是其中之一。環境洗腦加上師長壓力,很快的少了幾個朋友,同學們逐漸習慣用成績看人,連自己都覺得不配與成績好的同學當朋友,省得被對方家長投訴說我們帶壞他家孩子。沒有走歧途好像不對,殘念的是我連變壞的資質都不夠,難怪很多學業不佳的小孩會選擇放棄,還沒出社會就已經被遺棄。
社會很習慣用成績幫人打分數,連志玲姊姊都說不要再幫她打分數,殘念的是大家都不聽話。很少鼓勵人們追求夢想或發掘興趣,跳脫軌道彷彿天生反骨,被社會貼上異類標籤,就像開板做模,眾人忙著把一個又一個的模組套在不同的人身上,因此人長越大就越像,生活模式、思考方式、對人處事。那些追求不同道路的人,不工作,收入不穩定,不好好過人生,事與願違尚未成功的人耳邊常聽到,早就跟你說過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等話語。成功的人一樣會被貼上標籤,某某之光,接著那些從沒聽過的遠房親戚朋友都出現了。社會缺的是雪中送炭,但更流行的是錦上添花。
讀書佔了將近1/4的人生,學習知識當然很重要,然另外3/4更是重要,不能忽視,課本以外的世界那麼大,不從小協助發掘人生方向興趣,怎能要求他們在領取畢業證書那刻能一切水到渠成,清楚人生方向?去書店逛一圈,數一數有多少書名是類似「學校沒有教的事」就能輕易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