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4人力銀行推出〈BeAGiver-不怎麼樣的25歲,誰沒有過?〉的形象廣告,臉書/新聞鋪天蓋地洗版,大家都好有感觸,不停轉發感謝當初面試「年輕時自己」的貴人。
很抱歉,我必須當個壞人。我不是老闆、也不是老人。這支廣告無法說服我,肯定也無法說服很多人。
先講結論,就我來看,它有幾項誤導:
1.質疑「過往學經歷」在理解一個人的效用
2.貶低職場選才這份「專業」
3.導向「人脈與裙帶」的重要
我從新聞媒體的報導中得知,當場給各家主管看的李安履歷是33歲,吳寶春是25歲。
影片中的七位企業主管產業是:演藝經紀、百貨業、藥品業、電子業、保養品業、服飾業、小客車租賃。
第一份,1987年,33歲的李安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1975年他已經從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台藝大)影劇科畢業。
1980年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戲劇系學士。
1981年至紐約大學就讀電影製作研究所,取得碩士。
1982年完成短片《蔭涼湖畔》,獲臺灣金穗獎最佳劇情短片獎。
同時畢業論文作品43分鐘的劇情片《分界線》,獲紐約大學沃瑟曼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影片獎。
不知道104給主管們看了什麼東西?這樣的履歷去應徵「電影」相關工作,簡直是強到炸開。
但104給什麼產業的主管評論李安?
保養品業(沒經歷、不會用)、小客車租賃(沒工作經驗)、百貨業(他如何去跟社會配合?)、藥品業(不是很好的履歷)。
不是有一個跟電影稍微擦邊的「演藝經紀」嗎?怎麼沒有剪入她的評論?
即便李安的「電影」經歷強到爆錶,但你叫他去面試以上的產業,被拒絕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第二份,1995年25歲的吳寶春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16、17歲他來台北當麵包學徒,學麵包之餘兼差賣菜、洗車、工地工。
學麵包4、5年,也就是21、22歲左右,吳寶春就當了麵包師傅。
25歲已經是台中三家麵包店的主廚。
這樣的25歲經歷,去應徵烘焙業的技術職,還不夠嗎?超有資格的吧!
但微妙的104又是給那些產業評呢?
開場先讓兩位主管念了吳寶春的經歷「木柵菜市場學徒、美容洗車員」,但這邊只是陳述事實,還沒有涉及評論。有涉及評論的如下:
百貨業(學歷沒有競爭力)、保養品業(不喜歡這樣的人)、藥品業(沒有一項專業)、服飾業(第一時間會刷掉)、小客車租賃(必須很誠懇)、演藝經紀(短時間頻頻換工作,會擔心)。
他們都不是烘焙業的主管,吳寶春經歷再好當然都不會是他們要的人。
我拿一個「中文碩士」且有豐富文字工作經歷的履歷,去投「台積電工程師」的職缺,主管刷掉後,我再跳出來大罵:「不長眼的,你知道他是誰嗎?他是張大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