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努力,就是無法不分心?早在17世紀,醫師就發現一群令人費解的年幼學生…

2017-05-15 08:20

? 人氣

儘管從驚恐的媒體報導中看來似乎如此,但ADD並不是新的疾病,早在十七世紀,擁有醫學背景的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就曾經描述一群令人費解的年幼學生「不管怎麼努力,就是無法教自己不分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翻開歷史,符合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過動和衝動症狀的人物例子相當多,美國總統林肯的第四個兒子泰德就是其中之一。泰德的問題是過動、容易衝動(在追哥哥玩時跑進總統辦公室)、注意力不集中,且伴隨學習障礙。

他的母親瑪莉.塔德.林肯(Mary Todd Lincoln)曾經接連聘請許多家教到白宮來,但他們全都辭職了,理由是泰德實在太難教。有人猜想林肯夫人自己會不會也是ADD患者,因為她同樣有難以克制衝動的問題,她曾多次超支白宮預算,讓林肯總統在政壇上顏面無光。還有一次,林肯總統在校閱軍隊時,一位年輕的上尉妻子吸引了他的注意,結果林肯夫人一發現自己的丈夫在看別的女人,立刻當眾對他大吼大叫。

即使在醫學文獻裡,ADD也不是新名詞,第一章提到的小兒科醫師喬治.史提爾,就曾在上個世紀初描述一群孩子缺乏注意力、過動、容易衝動,遺憾的是,他把這些問題歸結為「道德缺陷」。

一九一八年,全球爆發流感疫情,許多孩童感染了病毒性腦炎及腦膜炎,在倖存下來的病患中,很多都出現今日醫界公認的典型ADD症狀。

一九三○年代,醫界用「輕微腦傷」(minimal brain damage)一詞來描述這類孩童,到了一九六○年代,由於在他們身上並沒有發現解剖異常,因此這個名詞被改為「輕微腦功能失調」(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

無論名稱是什麼,自從一九五二年第一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裡面詳列各種精神失調的臨床診斷標準)問世以後,ADD就一直被列為精神疾病用語,雖然每版DSM所用的名稱不盡相同,但ADD的主要症狀都明列其中。

2
了解ADD是甚麼,對於家庭會有所幫助的。(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注意力缺失症的主要症狀

ADD患者通常會表現出一些主要症狀,包括無法專注於例行性事務、容易分心、缺乏組織力(空間及時間)、做事有頭無尾、自我監督能力欠佳。這些症狀必須從兒童期就開始,並持續出現一段時間才算成立—儘管它們通常要等到孩子被要求專心或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顯現。

無法專注於規律、例行性事務

注意力不持久是ADD的最大特徵這類患者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他們的心思很容易飄到其他事物上,而非想著如何完成眼前的任務。

儘管如此,這個疾病經常能騙過資淺醫師的一點是,ADD患者並不是對每件事都不專心,很多時候他們可以毫無困難把注意力放在新奇、刺激、有趣或恐怖的事物上,因為這些事物能誘發足夠的內在刺激(腎上腺素),啟動提升ADD患者注意力的腦部運作機制。在被問到注意力的持久度時,ADD患者通常都會說他們「沒什麼問題」,但也會立刻補上一句「假如我很感興趣的話」,而這才是答案的關鍵,ADD患者需要腎上腺素來保持專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