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久了失去新鮮感怎麼辦?心理學專家揭愛情長跑關鍵秘訣,每對情侶都適用!

2020-07-05 09:30

? 人氣

交往久了注定感情變淡,走向分手一途嗎?(示意圖/pakutaso)

交往久了注定感情變淡,走向分手一途嗎?(示意圖/pakutaso)

不管你是不是一個物質主義者,都不影響你相信一件事,即愛情不全是精神的產物。生理心理學(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會告訴你愛情故事背後的生理故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愛情的多巴胺

我們不想將文學、史學或藝術作品裡的浪漫愛情還原為枯燥的化學反應。不過相對於古代,關於我們所了解的愛情,其現代化元素可能就是在理科領域的發現,從而超越了僅僅從文科角度去談愛情。因此,這是現代人都應該知道的。

相愛的時候,大腦悄悄地分泌一種滋養愛情的「養分」,叫做多巴胺(dopamine)。無論是對他(她)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情來自何處?均來自多巴胺的分泌。這是一種神經傳遞物(neurotransmitter),產生於下視丘(hypothalamus),讓我們產生愛的感覺。如果說下視丘是丘比特,多巴胺就是他的箭了。

多巴胺為我們帶來激情、瘋狂、心跳和興奮。熱戀的時候,多巴胺的釋放量會比平常高出許多。有了它,生活不再如一潭死水,連黃臉婆、流浪漢都充滿了魅力。這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原因。不過它也像海水一樣,會漲潮和退潮。大概持續一年半到三年後,它就要退潮了。

在遠古時期,人們在這一年三載的日子裡就足以完成從結合到生小孩的過程。所以,多巴胺是為了讓我們在熱戀時就繁衍後代。不過在現代社會,這點時間可能還不夠我們談戀愛。

當多巴胺消退後,愛情開始索然無味。怎麼辦?

我們需要喚醒下視丘,讓它重新分泌多巴胺。嘗試一些新鮮的事情能夠重燃愛情的激情。例如,一有假日就到外地遊玩,新鮮的經歷能夠激發大腦啟動多巴胺的作用機制,讓你的愛情一直都充滿著浪漫的感覺。

多巴胺是「七年之癢」的罪魁禍首,也是愛情的防腐劑。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理解它和利用它。

拒絕背後的大腦

人都有被接納的需求。作為社會性動物,跟其他人在一起會讓自己感到溫暖和安全。如果你想參加一場派對、加入一個討論卻被排除在外,你就會感到被拒絕的傷痛。這叫做拒絕社交(social rejection)。

向對方告白被拒絕也是拒絕社交的一種。鼓起勇氣,帶著無限憧憬的行為被「秒殺」,失落之感油然而生。為什麼被拒絕會讓人如此傷心呢?心真的會受傷嗎?心理學家揭開了戀愛中痛不欲生的真凶。原來,「傷心」跟「傷身」一樣,所觸動的是同樣的腦神經。

心理學家招募了幾十個剛失戀的人進行實驗。先讓他們看曾經的戀人的照片,並回憶感情破裂時的感受,然後又用熱的東西來刺激這些人的手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腦部的變化被記錄了下來。透過對比,研究者發現生理疼痛(被燙到)和拒絕社交(被曾經的戀人拒絕)啟動了相同的腦神經區域。這些區域是次級感覺皮層區(secondary somatosensory cortex)和島葉(insula)。這個實驗說明了「心如刀割」並不是沒有道理,被捅一刀跟被拒絕所啟動的腦神經是重疊的。

拒絕一個人真的會「傷」他的「心」。那麼,當我們「被」傷心時,又該怎麼辦呢?心傷無法像皮肉傷一樣擦藥膏。治癒心傷的藥膏可能在尋找不會拒絕自己的人或參加接納自己的集體活動。如果朋友的心被傷害了,我們可以陪伴在他身邊,讓他感覺到「你並不孤單」。這已經是最好的療傷辦法了,僅僅是陪伴著。

戰勝七年之癢的內啡肽

多巴胺的退潮使關係出現「七年之癢」甚至「三年之癢」,分手離別似乎在所難免。但是,有許多夫婦的愛情平穩地度過了這些危機。這背後亦有生理因素的助力。這時挽救你們丘比特的功臣不再是多巴胺,而是另一種化學物質胺多芬(endorphin)。事實上,它不僅能讓你們渡過愛情危機,甚至會使你們白頭偕老。

腦中的胺多芬跟現實生活中的嗎啡相似,是一種鎮靜劑。它可以使我們感到輕鬆愉快,體驗不到焦慮,體會到溫暖、親密和平靜的感覺。因此,胺多芬就像我們大腦自製的毒品,讓我們對愛情上癮,一生一世都不得「脫身」。

經歷了曾經的轟轟烈烈後,如果我們能夠建立親密感和遵守承諾,那麼胺多芬的分泌會安撫平靜而溫馨的愛情關係,讓愛情歷久彌新。糟糠之妻與柴米之夫皆有情有義、天長地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平凡、安靜的感覺。

愛情就像毒品,讓人上癮,卻不像毒品那樣危害身心健康。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什麼比吸食毒品更快樂和讓人無法自拔的事情,非愛情莫屬了。戰勝七年之癢,何樂而不為?

心理檔案

多巴胺(dopamine):一種神經傳遞物,也與上癮有關,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和感覺,傳遞興奮和開心的資訊。

拒絕社交(social rejection):一個人被他人或團體拒絕加入某種關係或活動時所經歷的情感經驗。

胺多芬(endorphin):亦稱腦內啡,是一種內成性(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

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原是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主演的一部關於婚姻主題的電影《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後被心理學家用來代指人類在一夫一妻制婚姻七年左右時,會出現對對方興趣下降的現象。

作者介紹│何吳明、鄒國靜

何吳明

網名psyho,心理學專家。認可科學的東西,同時也認為科學不是神祕主義,應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而這條途徑應該是為大家科普或者講故事。做著學術研究的同時,也想把它們變成一個個科普作品或一則則故事。

鄒國靜

心理學專業出身,熱衷於傳播心理學科學知識。曾任心理健康教育協會會長。曾舉辦以「同築健康心靈,共創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清文華泉《雞湯越喝,越孤獨:打造鋼鐵玻璃心,尋找未知的自己》(原標題:關於愛情,人們必須知道的三件事)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