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不是國語、台語也不能叫閩南語!他這樣控訴國民黨對台灣歷史記憶的操弄…

2017-06-19 12:17

? 人氣

陳明章,生於臺灣北投的音樂創作人、音樂製作人、歌手以及吉他與月琴演奏家。其代表作有《戀戀風塵》電影配樂(1986年)、《戲夢人生》電影配樂(1993年)、〈伊是咱的寶貝〉(1993年)、〈流浪到淡水〉(1995年)等,更獲得多項國內外音樂獎。

現在知道陳明章的人,想必大都是從他所做的名曲:〈流浪到淡水〉、〈追追追〉…等認識他的;但更早一輩的人,認識他應該是從電影《戀戀風塵》電影配樂、以及黑名單工作室的《抓狂歌》。然而,早在還未解嚴的1981年,他就與邱晨(資深歌手、丘丘合唱團團長)、王明哲(政治音樂工作者),幫忙正在角逐市議員的陳水扁與謝長廷站台助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實應該要感謝侯孝賢導演,給我機會幫《戀戀風塵》做電影配樂,因此獲得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電影配樂,如果因為幫忙黨外人士助選被判刑,我可能還可以受到法國的政治庇護」,他笑著說。

陳明章後期參與選舉場的次數也愈來愈少,對他而言,政治從來不是生命的目標。他說:「政治是政治人在做的,我是文化人,所以我會扎根在文化,文化是百年的,政治大概就八年」。雖然也曾參與野百合學運、反軍人干政、太陽花學運…等,但他是以一個文化人的角度去關心時代、參與社會,而不是政治參與,在批判的同時,其實是對台灣這塊土地更深的關懷。

(圖/想想論壇提供)
(圖/想想論壇提供)

我問:「從前在民歌時代都是唱國語嗎?」這一問就立刻就被他糾正了「不要再說是國語了,那個叫北京話,華語啦!華語我還可以接受」,他接著說:「台語也不能叫閩南語,1967年的時候,國民黨的教育部才把台語改成閩南語的。」在戒嚴時期,電台一整天甚至只能播兩首台語歌,更別說有機會發表台語創作;直至解嚴後才發表第一次全台語創作專輯《抓狂歌》,他笑說:「出這張專輯是想測試,國民黨喊解嚴是講真的還是假的,也想跟賭看看是不是真的會被抓去關,幫阿扁還有謝長廷助選那時候也是在賭。」

〈伊是咱的寶貝〉這首歌,是陳明章在1993年為勵馨基金會所創作的歌曲,但誰都沒預料,在2004年二二八牽手護台灣活動後造成大轟動。他認為,未來不管怎樣,轉型正義一定要做,還原歷史也要做。他說了一個故事:「以前北投民眾為了紀念當時的台北廳長井村大吉,募款幫他立了一個銅像,結果國民黨政府一來,就砍掉換成孫中山了。」對他而言,把台灣歷史記憶切割掉的正是國民黨。 

近年來,陳明章把重心放在音樂文化的傳承,甚至因此推掉了許多國外的演出,他說:「我去表演是我自己風光而已,不如利用這十年把月琴、南北管、八部合音、海洋吉他的理論,好好的傳承下去,這個比較重要。」對陳明章來說,「傳承」才是他真正想做的。「文化如果不強、意識形態不堅定,就無法建國,本土文化如果失去了、不見了,小孩子還能學什麼?」他認為,教育要回歸到實作與創意,讓孩子從玩裡面去學習,教學生怎麼找出口,找出對生命的熱情。他說:「我能夠堅持到現在,就是因為有熱情」。眼前的這位音樂大師,彷彿搖身轉變成為一個教育家、哲學家。

(圖/作者攝|想想論壇提供)
(圖/想想論壇提供)

除了將台灣的音樂文化傳承下去之外,陳明章也從未忘記去實現他畢生的願望──創作出屬於台灣自己的音樂劇。首部音樂劇即將在2018年推出,講述的正是他音樂啟蒙的發源地、也是他生長的地方──北投,描繪60年代北投那卡西文化所衍生出的異國戀情故事。他說,這項心願是受莫札特與柴可夫斯基所影響,「人家寫一輩子才寫一齣魔笛、天鵝湖,卻影響好幾代的世人,這才是文化的影響力!

活動訊息

《解嚴30 影像展暨音樂節》
活動時間:7月14日 10:00 – 7月16日 21:00
活動地點: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相關訊息請見facebook

作者介紹|令顏結

現年30歲,崇尚民主人權、追求百分之百的自由。期盼,這世上所有身為人者,都能像他一樣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在自己生長的土地。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文標題:【解嚴30影像展暨音樂節】(3):率真灑脫的吟遊詩人──陳明章)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