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劇場的燈光色紙,很有一種懷舊的氣息。那讓人想起小時候的美勞課上,大家愛不釋手的那種彩色玻璃紙。後來我才知道,假如當真把文具店買得到的那種玻璃紙,天真的拿來套在劇場燈具上,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會燒出一個大洞的。
燈光色紙宿命上必須承受的兩股熱,一股來自燈泡(如火球般不停地造熱),另一股,則來自它所吸收的光。燈光色紙主要是採取「過濾」的方式達成它的任務,舉例來講,當一張藍色的色紙被派上前線(擱在了某個燈具的前方),它的終極目標就是吸收阻擋所有其它顏色的光,只准藍色的光線通過。這個奮戰的過程會產生不少的熱,再加上發燙的燈泡,使得色紙容易發皺、變形、褪色或破裂,顏色越深的色紙耗損得越快,這是因為透光率越低,需要阻擋的光線越多的緣故(註1)。
色紙是相當基本的燈光配件。古早時候的劇場燈光學徒,往往得要先分上很久的色紙,才能逐漸摸得到燈。分色紙,指的是找出正確的顏色給師父,遞錯了顏色可是要挨罵的。不過就是分個顏色,有什麼難?劇場用的燈光色紙,有好幾家不同的廠牌,每個廠牌出產上百種顏色,並非只有紅橙黃綠藍靛紫那樣簡單。各家廠牌會將自家生產的色紙,按顏色標上不同的編號,整理成一本色票,方便使用者挑選。每家公司所生產的材質和厚度不同,有塑膠製也有玻璃製,品質和價格有很大的落差,燈光設計師也有各自的偏好。
精打細算的人也許會想,何必費錢買這麼多種色紙,只需要擁有幾種基礎原色,再運用色彩學原理疊來疊去,不就成了嗎?好比說,紅色疊上藍色,便能得到紫色的光。這個聽起來頂聰明的主意,實際上卻很難行得通,因為色紙相互交疊以後,會使得光線難以穿透,起不了作用(註2)。非要運用疊色的話,得把兩張色紙分別套到不同的燈具上,將燈光打在一起,才能發揮效果,不過這樣得要多耗幾組燈具,反而更加吃力傷財。所以總歸還是乖乖去買那張所需要的顏色。
雖說都叫做「色紙」,有些色紙的作用並不在於變換顏色,而是具有其它的功效:有的用於調整燈光的色溫(矯正色溫色紙);有的使光線的邊緣變得柔和、改變光區的形狀(柔光紙);也有的無色透明,墊在燈具的鏡片和有色色紙之間,做為隔熱之用,以延長色紙的壽命(隔熱色紙)。(註3)
雖然如今的劇場裡,已有不少高檔的電腦燈(可以自動變換顏色和質感,也就不需要用上色紙了),但傳統燈具一般來說較為實惠,加上色澤比較溫潤有人味,愛用者還是很多,因此色紙依然是很常見的。剛剛落幕的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裡,「TIP劇場創新發明獎」的十逾件獲獎作品中,便有兩個點子是與燈光色紙有關,足見它與劇場的緊密關係了。
註1:參考自高一華主編,《劇場燈光純技術》,社團法人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出版,2015.12,頁76-78。
註2:燈光以紅色色紙包住,只能讓紅光通過,因而也沒有餘下任何藍光,可以通過下一層的藍色燈光色紙,所以幾乎沒有任何光線能夠射出。
註3:同註1。
文/洪瑞薇
顧問/蔡明璁、廖思琦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廣藝基金會(原標題:燈光色紙,不只是玻璃紙而已)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