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出自《西京雜記》,無論身處多惡劣的環境,仍勤奮刻苦念書的精神,成為後世家長、教師提倡的模範。然而,教科書只提到了匡衡年輕時候刻苦向學的故事,而沒有談到後續,長大後的他仕途順利,有一天卻被人揭發是大貪官!
究竟匡衡是如何從一個刻苦讀書的模範學子,成為被人唾棄的貪官污吏,本文將帶你一窺他的人生…
鑿壁偷光只為了讀書,刻苦精神為後世提倡
在西漢時期,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學子叫匡衡,雖然家裡連燈油都買不起,但是熱愛讀書的他並沒有放棄希望,為了在晚上也能閱讀,他偷偷在鄰居家的牆壁上鑿出一個小洞,透過小孔中微弱的燭光讀書。隔壁鄰居發現後,不僅沒有責怪匡衡的「偷光」行徑,還被他刻苦向學的精神感動。
長大後,匡衡雖然飽讀詩書,但是仕途一開始不太順利,前後考了數次國家考試都落榜,所幸最後還是順利通過,被任命為平原文學掾。因為匡衡長年專研《詩經》,不少學者向皇帝推薦,認為應該將他調往京城任職,然而當時的皇帝漢宣帝不太喜歡啟用儒家子弟,於是匡衡只好繼續留在地方任官,但也是因為學者的推崇,讓當時還是太子的漢元帝注意到他。
深受漢元帝重用,官路平步青雲
漢元帝即位後,匡衡深受重用,被任命為郎中、博士、給事中。匡衡也不負皇帝的期許,多次上書提供治國方略,與元帝討論國家大事。有一次,京城長安發生日蝕、地震等天災,匡衡趁機提出建言,他勸元帝應該「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欲之路」。簡單來說,就是希望皇帝不要揮霍無度,應該修整考試與內外制度,遠離小人佞臣,予以溫良之人朝廷重任。
匡衡因此深受漢元帝的信任,任命他代理丞相之職,更被封為樂安侯,食邑六百戶,在朝中的地位一躍而上。
向新皇帝彈劾奸臣,反遭他人打臉
漢元帝駕崩後,成帝即位,當時匡衡與御史大夫甄譚上奏彈劾宦官石顯,因為石顯在元帝的庇蔭下時常胡作非為,許多臣子都畏懼他,匡衡與其他文臣向新上任的皇帝告狀,細數石顯過去的惡行惡狀。
然而,當匡衡等人上奏皇帝時,司隸校尉王尊卻出來打臉他們,王尊告訴成帝:「匡衡、甄譚過去擔任朝中要職,明知道石顯等人獨斷專權,但他們不適時向元帝稟報,反而隱匿奸臣、欺瞞皇上,沒有盡到輔佐朝政的職責。上奏彈劾石顯,又不陳述自己對皇上不忠之罪,反倒張揚先帝任用顛覆國家的壞人之過錯,犯下了不守臣道的罪。」
匡衡被告狀後上書認罪,請求告老還鄉,仁慈的成帝原諒了他,認為匡衡是被司隸校尉王尊詆毀,還安慰道:「只要禮節道義沒有過錯,為什麼要擔憂別人的議論呢?」匡衡又重新負責朝政事務。
雖然成帝認為匡衡無罪,不過朝廷多半的官員反而站在王尊這一邊,認為匡衡的品行有問題,匡衡因此忐忑不安,每次遇到天災人禍時,馬上就上書希望告老還鄉,但屢次被皇上慰留下來。
兒子被捕入獄,匡衡「私佔土地」遭彈劾
好景不常,匡衡的兒子匡昌在擔任越騎校尉一職時,因為酒醉殺人被捕入獄,手下部將妄想劫獄,引起不少動亂,匡衡自知性命難保馬上向皇帝請罪。
成帝起初原諒了他,但是後續不斷有臣子彈劾匡衡「專地盜土」,他們告訴皇帝匡衡是偽君子,私底下盜用了國家土地,而匡衡的封地經丈量以後,土地面積果真比當初皇帝賞賜的還多更多!事跡敗露後,匡衡被成帝貶為庶民、不得任用,不過皇帝念他過去對國家貢獻良多,沒有加重處罰。
年輕時鑿壁偷光的匡衡一直是教育人士提倡的模範學子,然而偷偷盜用土地的他,也終有惡有惡報的一天。雖然後世仍多認為匡衡是剛正不阿、直言進諫的忠臣,不過他晚年被揭發是「專地盜土」的貪官,仍在正面形象上留下一大污點。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