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社會福利完善的國家,國民健保、老年年金、失業救濟和長程照護等都行之有年,頗上軌道。實施這些制度的成本,有賴每年來自人民的龐大稅收。
日本的地方分權和地方自治,不但是行政,也包括財政。日本的稅賦,即區分中央稅和地方稅。中央稅是國家徵收的一般所得稅,地方稅是居住地的地方政府徵收的個人稅。也就是說,在日本有戶籍又有一定收入的人,不但得繳所得稅(國稅),還得繳居民稅(地方稅)。其中,大都市人口多財源廣,居民稅收也豐富,偏鄉卻是相反。日本鄉村人口外流嚴重,殘餘老弱多無財力,稅收不足。行政區合併時有所聞,甚至有地方自治體宣告破產。
為了挽救日益擴大的城鄉差距,近年日本政府實施一門新稅制,通稱「故鄉稅」(ふるさと納税)。簡而言之,就是離鄉背井居住外地的人,得將應繳的居民稅其中一部分,改捐給自己的故鄉,充作地方政府的財源。在城市打拼又不忘故鄉的子弟,繳交故鄉稅,得以救濟家鄉父老,振興地方財政,不啻是良法美意。
但是且慢,故鄉稅並不一定得捐給自己的故鄉。納稅人依法得自由挑選複數的捐稅對象,分攤稅金。尤有甚者,繳稅之後可以獲得回饋,才是這個稅制的焦點所在。
原來,習慣送往迎來的日本人,也將贈禮文化延伸到稅制上。收受故鄉稅的地方政府,依法得回贈納稅者當地特產,以示感謝。這些特產品多出自千挑百選的商家,代表各地精華,負有PR鄉里任務。產品不但包裝美麗,內容更是豐富多元。既有魚肉蝦蟹、青菜水果和米麵等農漁產品,復有衣料、廚具和陶瓷等加工品,五花八門目不暇給。另有地方贈送溫泉票、旅館票、高爾夫票⋯⋯。還有地方甚至提供免費清掃或除雪服務,對家有高齡父母的出外子弟,是非常貼心的回饋。
故鄉稅實施的最大成效,說穿了,就是各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外地人捐稅,卯盡全力推出獨一無二的贈品。另一方面,捐稅人也個個精打細算,將有限的稅金儘往好吃好玩的地方繳。美其名是資助地方財政,私心卻是追求口腹之慾或圖享受旅遊。但是,由結果看來,各地方政府大量發訂單製造回贈品,令農漁牧和工藝產品暢銷流通,或招攬外地觀光客,間接造成雇用增加和財源廣進。地方經濟因此蓬勃活絡,卻是不爭的事實。
故鄉稅的起源,是2006年〈日本經濟新聞〉刊登一篇修稅得振興地方財政的社論。其中提議受到某些政治家矚目而公開討論,逐漸形成共識。2008年,日本國會通過修改地方稅法,正式實施。迄今,故鄉稅的納稅額有增無減,已經近2千億日幣。新法並非一開始就百分百,難免嘗試錯誤。當初,回贈品額度並未規定上限和內容,以致有地方贈送納稅者超高額禮品,或是以全國通用的禮劵相贈。這些做法違反納稅的義務性質,或令納稅者用禮劵購買外地產品,失去幫助地方財政原意。為此,日本總務省下令,故鄉稅回贈品的額度,應在捐稅額的三成以下,並且不得以一般禮劵相贈。
日本實施故鄉稅制度之後,受害最深的,大約是居民稅大量流失的城市,尤其是首善之都東京。據報載,東京都23區的居民稅,2017年共減收207億日圓,十分驚人。稅金減少易造成公共服務品質低下,對將稅金留在原居住地的納稅人,有失公平。此外,資源貧乏缺少特產的地方縣市,依舊吸收不到故鄉稅,唯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這些為人詬病之處,如何檢討改進,是左右故鄉稅今後去向的關鍵。
因應日本故鄉稅的誕生,出現許多代辦故鄉稅的業者,是一門新興行業。業者印發琳瑯滿目爭奇鬥艷的回贈品目錄,又製作簡單明瞭的申請網頁,以吸引客戶。納稅人四處投繳故鄉稅,理所當然收受寄自日本各地的回贈品,歡喜不禁。故鄉稅就像令人垂涎的魚餌,毫不費力吸引納稅人自動上鉤,或許是它最大的魔力。
作者介紹|秋禾
文字工作者,旅居東京多年。柴米油鹽醬醋茶,兼事翻譯寫作。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他鄉之稅——願者上鉤的日本「故鄉稅」)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