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搶當「小台電」,郭台強孵14年率先上市 森崴靠風光水氣大平台,超前布局綠電

2021-12-12 09:10

? 人氣

「我的團隊是做『重電』這些大電力(如核能、燃煤電廠)起家的,要做光電、風電這種小電廠,相對容易,」胡惠森自信滿滿,「就好像你蓋過101大樓,我請你蓋2、3層樓,會困難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重用台電前員工

懂政府、懂工程又懂市場

在業界,目前最懂重電工程的,就是台電人。森崴團隊的管理高層,有多位都是台電退休後轉任。相較目前再生能源企業的團隊,多是直接從新能源起家,缺少重電、電廠工程經驗,森崴則刻意將這些電業老將找來,為的就是,在能源從壟斷轉向民營開放的過程中,能夠更快在市場中卡位。

因為,這群台電人既熟悉電力工程,懂現有的電力市場,也懂得申請執照的各種程序與眉角,「台電人最懂台電文化,也知道政府想做,但台電無法做的,我們就從這裡切入⋯⋯,」一位過去在台電擔任高階主管、現於森崴任職的經理人說。

禮聘到專業團隊後,下一步森崴要與其他玩家比拚的,是在最短時間內,累積更多的電廠案量與規模。目前該公司運轉中的太陽光電廠有28個,完成建置的陸域風力發電廠8座,雖然不是業界最多,但若它如期順利完成台灣最大的國產化離岸風電風場案,就能成為唯一具有統包離岸風場(EPC)能力的本土業者,具有指標意義。

步伐的加速,已反映在營收成長的幅度,今年前3季森崴營收17億7千萬元,年增7.7倍。不過當大集團更積極搶進電業民營商機後,就考驗這支螞蟻雄兵的生態池是否夠健壯了。無論如何,更多民營業者進入電業市場,可擴大產業規模、讓綠能成本下降,對台灣能源轉型都是好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文/管婺媛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