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別過度聚焦在他身上!親子教養從好的夫妻關係做起

2018-04-02 12:45

? 人氣

在家族治療的過程當中,愈來愈多的求助議題與孩子的拒絕、網路成癮、專注力有關,而許多的介入觀點,大多是針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提供介入方式,這樣的處遇模式多設定問題的關鍵在孩子身上,但這只能夠解釋部分的狀況,因為有些時候,孩子的行為問題,是在呈現家庭系統的問題,所以若是我們過度聚焦在改變孩子,有可能只是讓問題不斷地持續,問題不但無法獲得解決,付出的代價是家庭成員都因此受了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孩子的行為問題,有時是在呈現家庭系統的問題,不宜過度聚焦在改變孩子。(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教養從夫妻關係開始

家族治療大師薩爾瓦多‧米紐慶(Salvador Minuchin)對於家庭當中的複雜變化過程中,有其相當精闢與獨到的見解,在家庭發生困境時,米紐慶認為問題並非在個人(被認定的病人),很有可能是因為次系統之間出現了失衡的狀況,因此在選擇治療的角度時,可以鼓勵家庭的成員,去探索對現在扮演角色的想像,進而促成家庭系統的改變。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親子關係佔滿了家庭互動,反而是失衡的開始。(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在成為父母之後,不論是父親或母親都可以感受到一種自我消失的感覺,彷彿過去的日子已經不在,怎麼回憶也想不起那種感覺,但就是對孩子的愛,我們甘之如飴,但也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原本只有夫妻關係的家庭,增加了親子之間的關係,也由於我們對於孩子的愛,逐漸讓親子關係佔滿了家庭互動中,系統間的失衡也往往都從這邊開始。

系統失去平衡的開始,都是非常細微的,孩子該不該加衣服?要吃那些東西?長輩教養方式的回應?隨著日子的演進,每個次系統之間會找到平衡的方式,因而出現了聯盟(coalition)的現象,如此,自在的家庭溝通或是合宜的教養方式就會受到嚴厲的挑戰。

家族治療的介入往往從這個時候開始,臨床工作中比較常看到的形象,一位疏離的父親,積極的母親希望她可以參與孩子成長的歷程,好好扮演父親的角色;又或者是一個嚴厲、指責的爸爸,控制的全家,希望照著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或是教養,母親與孩子則是聯盟在一塊,積極或是消極的抵抗。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孩子出生後,夫妻都將焦點放在扮演好所謂父母的角色。(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這樣的互動過程讓家庭喘不過氣,孩子可能選擇逃家、拒學或是沉浸於網路,讓自己成為問題的焦點,父母的關係因此獲得改善,然而原本期望的有品質的教養幾乎無法觸及,我的專業建議是,不要過度地將焦點放在如何好好扮演所謂父母的角色,而是可以回到夫妻關係之間,互相了解彼此在成為父母的過程當中,那些因為愛而付出的代價,那些隱忍、付出、快樂、悲傷與期待,讓夫妻的角色不僅僅是父母,而是可以共同努力的伴侶、情人與朋友,重新感受到彼此作為夫妻的存在,讓夫妻的次系統在家中長出新的生命,接著再進入到所謂的教養工作,也才更能夠合作與有效的溝通,也可以避免孩子捲入夫妻角力的另類戰爭當中。

關於教養,夫妻可以做的是…

當夫妻之間的關係跳開父母的角色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彼此位置的更多體諒與理解,也才更能夠在親子教養的議題上,有所分工與討論,而當這樣的信任關係被建立之後,教養就變得較為單純,夫妻之間合作的品質也因此提升,我通常會跟每一位父母說:你們都是非常棒的人,因此,在親子教養過程中,你們需要做的事就是─『在每一天的任何時段,盡可能讓孩子認識你,詢問你的孩子希望有的親子互動方式,你也可以表達你自己希望的,然後學會彼此尊重』如此,才能夠找到屬於自己家庭最合適的教養方式,讓父母這個角色,可以在經歷那麼多失落之後,重生。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夫妻的角色不僅僅是父母,而是可以共同努力的伴侶、情人與朋友。(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作者│胡聚名

三總北投分院社會工作師、心理衛生專業社工師、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生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