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做這件事,大單變毒蘋果!力山股價大跌六成這堂課 它被長鞭效應綁架、供應商控訴鬧上新聞

2022-04-09 09:10

? 人氣

但管客戶,還要越過訂單,更宏觀的去理解客戶所在環境與競爭者間的互動變化,掌握影響它起落的各種變數。如台積電之前會去聘請政治學博士的道理一樣,當地緣政治成為出貨風險之一,它們自然就得掌握。因為如此,公司上下的關注雷達就會放大,不僅限在是否承接大單的層次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力山對家用健身器材需求的預測,多半來自派樂騰單方面的訊息。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建議,企業要有自己的調查管道,國際上有很多智庫出具的報告,雖然要價不菲,但為了更精準預測變化,「成本千萬不能省,省小錢反而會賠大錢!」

延伸閱讀:疫情商機泡沫破裂!健身大廠力山遭控欠款200萬,恐為後疫情時代台灣產業縮影

供應商囤資本額10倍的貨!
資訊落差讓人付出最大成本

這次力山碰到的第二個挑戰是,為何它的供應商,會備資本額10倍以上的料?這中間是否有資訊斷點之處?

據了解,易宗是近2、3年才成為力山的供應商之一,這次的糾結點不僅是200萬元的貨款,而是易宗在看好宅經濟在家運動的浪潮後,囤積大量跑步機用的螺絲,市價高達8千萬元,是其資本額700萬元的10倍以上。

孰料,情勢驟變,力山當然不可能去採購這麼大量的原料,爭議由此而起。

站在力山的立場,自然感到無辜,因為它並沒有「下單」給易宗,後者太過樂觀,也埋怨力山沒有將資訊傳遞清楚。

但,這就是長鞭效應會帶來的影響。

長鞭效應指的是,在供應鏈中,訂單資訊流從最下游用戶端,一路向上游供應鏈傳遞時,各個節點的廠商將需求一點一點放大,到了最上游將產生巨大扭曲,導致需求預測嚴重失準。這兩年宅經濟創造驚人需求,卻又因為通膨急遽升溫,需求快速萎縮,大單、砍單恐成反覆不定的常態。

要降低長鞭效應的傷害,我們就得先承認商場潛規則。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表示,歐美品牌商會下訂單給代工廠,很多人以為訂單就是下多少,它就會跟你買多少,這是一大誤解。

品牌商所謂的「訂單」,其實是一個「告知」,比如,蘋果告知你4月要生產2千萬支手機,但可能下個月就下修到1500萬支。

要趨吉避凶,我們得先重新定義自己跟客戶、供應商的關係。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教授劉仁傑解釋,這次會發生長鞭效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資訊不對稱」,企業無法即時得知客戶真實的銷售狀況,也無法知道供應商備料情況,三者在資訊不透明下的互動,稱之為「距離型互動」。

他建議,品牌商、代工廠、供應商三方應建立「夥伴型互動」,建立一個資訊共享平台,即時分享資訊,避免有任何一方因為錯估需求,而做出超越自己短期能力的擴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