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報導,陸客來台人數銳減,去年只剩下273.3萬人次,比2015年整整少了三分之一。報導也指出,雖然在政府祭出南向國家民眾免簽和補貼等利多後,新南向國家來台觀光人數增加,對台灣觀光收入的貢獻卻非常有限。而國內旅遊市場也受到經濟成長率、年金改革等因素出現萎縮,有南部觀光業者更反映今年暑假訂房率將面臨30年最慘。
陸客來台人數持續減少、訂房率下降等情形,引起旅遊業者不滿政府沒有積極作為,但是台灣的觀光旅遊業真的會只因為陸客不來,而大受影響嗎?
事實上,雖然中國官方從未對於打壓來台旅客一事作出正面的表示與回應,但從過去事件來看,中國大陸確實曾有以觀光客作為政治干擾的波動影響,在2017年韓國即因此衰退25%。從2016 年陸客開始減少後,民眾可能都有明顯感覺到熱門景點不再有那麼多人,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大聲喧嘩的狀況似乎也有改善,各個觀光景點的旅遊品質都比之前有所提升。
來臺旅客連續三年破千萬,不再仰賴單一市場
原本外界普遍認為,陸客來台人數減少後,來台旅客量恐怕會出現的負成長,但根據近兩年的結果都顯示,台灣觀光產業在全球市場已呈現更健康且多元的發展,並扭轉過去過度仰賴單一客源市場集團客為主的現象。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6年來台旅客人次突破1,069 萬,2017年再成長到1,073.9萬人次,主因是新南向、韓國、歐美等非陸客的大幅成長,兩年來已經成長175 萬。
在成長幅度方面,藉由開放免簽、推廣穆斯林認證及提升接待能力等作為,新南向市場在2017年成長亮眼,東協4 國(汶萊、柬埔寨、寮國和緬甸)日均消費229 美金,初步分析該4國有能力出國旅遊者,多為社經地位較高者,也是目前台灣爭取新南向旅客的重要目標客群。
而且根據內政部移民署入境旅客統計及觀光局來台旅客消費動向調查報告顯示,新南向旅客在台停留夜數達8.1 天,比陸客7.33 天長,打破過去新南向市場在台停留天數不及陸客,消費力也相對較低的印象。
國內旅遊人次下降,但消費產值上升
在國內旅遊的部分,確實受到台幣大幅升值及廉價航空等誘因,刺激民眾出國旅遊的意願提升,進而減少國內旅遊次數,來到1 億8,345 萬旅次,雖然比前一年略為下降,但還是近5 年第2 高,旅遊產值也沒有因此下降,反而還成長1.2%。從今年7月開始實施的軍公教退休俸新制,是否會影響軍公教的國內旅遊意願與消費情形也還不明確。
至於住房率減少的原因則要回歸到供給量的增加,近5年全台旅館住宿業的家數跟房間數都大幅成長,因此就算住宿總人數成長,仍導致住房率下降,加上網路普及資訊透明、以及民眾習慣較晚訂房,目前對於住房率的推算都還有待觀察,依花蓮縣旅館公會表示,目前花蓮7 月住房率約3 至4 成。
台灣觀光市場正面臨結構轉型重整的階段,除了南向觀光發展、供需盤整外,未來轉型仍要繼續,不管是住宿業者,旅遊業者或是餐飲業者,都得在轉型中提高台灣旅遊品質,使自己的產品越來越好,不僅僅可以建立起好的口碑,甚至可以吸引陸客或是各個國家的觀光旅客來嘗鮮,才能進而增加商機,政府也會有具體行動和預算支持觀光產業發展。
以上資料由交通部觀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