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日本兵、中國兵、台灣兵的「國軍」..這些台灣阿祖的私密故事你聽過嗎?

2015-04-14 13:58

? 人氣

那段阿祖的故事你聽過嗎?(圖╱Conway L.@Flickr,本圖與當事人無關)

那段阿祖的故事你聽過嗎?(圖╱Conway L.@Flickr,本圖與當事人無關)

忘了自己的歷史,是我們的錯嗎?1940~1950年代,那段台灣歷史波動的十年,到現在,你了解了多少?

香港評論家蔡子強曾言「寫歷史,是為了以此照引前路」,對台灣而言,1940~1950年代是一段1895年後最具歷史意義的日子。1895年,《馬關條約》使台灣脫離中國,半世紀後的1949年,國民黨戰敗軍隊撤退台灣,台灣重新吸納中國,這樣歷史的安排,反應台灣無奈的大時代命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09年8月,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出版《大江大海1949》,描述台灣人60年前顛沛流離的歷史,引發輿論重新關注那個年代。評論家李敖則在2011年2月出版《大江大海騙了你》對「龍應台式史觀」展開「屠龍記」,究竟那個時代底下的真實歷史面目為何?這段台灣教科書鮮少著墨、甚至隻字不提的血淚歷史,在文史工作者陳婉真勉力奔走、尋來100位40時代正值青壯年的阿祖們訪談,出版《台灣阿祖的私密故事》叢書,似逐漸能拼湊出當年時代歷史的另一層面目。在1940~1950的十年,因「皇民化運動」(1937年)、「台北大轟炸」(1943年)、「二二八事件」(1947年)、「四萬換一塊」(1949年)等歷史事件交錯發展,形塑不少時代悲劇,從陳婉真《台灣阿祖的私密故事》叢書第一部《1940-1950 消失的四○年代:造飛機的小孩們》書中可見一二:

被遺棄的國軍

86歲梁啟祥是彰化縣秀水鄉人,歷史的沉痾令他一生竟披過3種身分在戰場穿梭,他曾經替日本海軍製造武器,也當過中國兵在中國大陸打內戰,更曾應台灣國民政府募兵令、上戰場穿梭槍林彈雨3年分文未取,返台後台灣軍方卻始終不聞不問,甚至事隔多年,眾多台籍老兵出面爭取平反時,還遭警方舉牌示威,90年代末政府象徵性給予20萬元補償,只是那段歷史已在梁啟祥心中留下巨大陰影,「戰後返鄉至今,我不時告訴自己多做善事,一直希望彌補過去在戰爭中殺人的罪」。

日據時期1
(圖╱National Museum of Health and Medicine@Flickr,本圖與當事人無關)

聘金1千萬的婚禮

93歲彰化縣田中鎮人陳松江,20歲(1942年)曾響應日本政府號召至新加坡從軍,日本戰敗後還在當地當了9個月的戰俘,24歲返台他透過在軍中服役的兵科(醫務科)訓練,自我進修、取得醫師證書開業,提及40年代,陳松江最有印象是1949年6月頒布的「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臺幣發行辦法」及「新臺幣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組織規程」,明訂舊台幣4萬元換新台幣1元,「我從此常跟子女說,我是用聘金1千萬娶老婆的,其實當時換算後僅250元而已」,陳松江說,在這種時代的巨變過程中,每一次的大變遷都造成人民很大的損失,這是無法規避的悲哀。

日據時期2
(圖╱Joe Lewis@Flickr,本圖與當事人無關)

歷史是容易令人遺忘的,但歷史也同時是先人以血淚年華鋪述而成的年代,特別在戰爭的壓榨下,諸多現象更顯荒謬與無奈,透過文字工作者的史料記述,我們還原現場進入歷史,才不致令先人記憶灰飛煙滅,並得藉此圓融先人的記憶傷痕。

陳婉真籍消失的40年代
*本文部份內容摘自《1940-1950 消失的四○年代:造飛機的小孩們》(白象文化),陳婉真著。(圖╱陳怡杰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怡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