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像的臉原來不是黑的!修復師用手術刀將祂的表皮層層刮下分析,才讓關公的臉「紅回來」

2018-08-08 12:22

? 人氣

關公神像經修復後除去黑漆,得以呈現最原始的色澤。(圖/蔡舜任提供)

關公神像經修復後除去黑漆,得以呈現最原始的色澤。(圖/蔡舜任提供)

蔡舜任,一位必須克制自我創作慾望的藝術家,聽起來矛盾,卻是最真實的蔡舜任人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就是一位古蹟修復師的日常,與一般認知的藝術家需要發揮創意與想像力不同,蔡舜任的筆下價值,是將多餘的去除,還原最本質的存在。

「減法方式」是蔡舜任修復任一件古蹟的原則,「減法不是把原作材料修剪掉,重點是要發現原作到底在哪,原作的證據與證明,能不能找得出來」,他如此表示。

早年,台灣的古蹟與歷史文物修復還不夠專業的時候,見到破敗的廟宇神像、門神,往往隨意地塗上亮光漆,或甚至油漆就當完成了修復,且修復的根據也多是穿鑿附會與「聽說」而來的形象,久而久之,大師級原作早已失真,百年真跡也被越來越厚的油漆包覆,不可得見。

蔡舜任對此有很深的體悟,「找到科學證據才是最重要的依歸,不能是你爸在那邊拜過、我爺爺也在那邊拜過,不能都用好像是怎樣來修,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投射,我難道要迎合2000萬種的關公樣貌嗎?」

蔡舜任認為,早期這樣做不會百分百是錯的,因為有個要件是,在「科學修復」還沒有進入台灣前,廟裡的東西髒了、黑了,當然就是找人來油漆油漆就ok啦,無可厚非,但專業修復開始後,就不能再這樣了,要能分辨出新繪、重繪,就需要專業修復,一定要有經驗的去做、要有相對應的人力來做,就不是穿著短褲、拖鞋的人來做,也不該是用新的彩繪把舊的覆蓋掉,沒有章法。

「所以我只能以到目前為止最可信的科學證據去做,並且去除對文化資產多餘的干預」,他認為,自己有義務讓神祇回復到本來的面貌,「雖然可能受到時間的摧殘,會有些老化、劣化,但原始顏色是存在的,我就要盡我所能地去恢復祂」。

唯有透過精確的科學檢測,還有所有殘餘的蛛絲馬跡,去找到一些證據,以這樣細微的證據去找尋與設計修復的方針,用科學檢測、儀器、取樣等,來支持修復團隊的推論」。

就在這樣的思維中,跟著蔡舜任的修復腳步,看到了團隊的實際運作。在蔡舜任修復的關帝像經驗中,關帝像周圍總是有很多基於情感面、宗教面的傳說與穿鑿赴會的傳言,述說著「原本」的關公長成什麼樣,但問題是,不管怎麼去解釋說明,都沒有辦法科學的證明原貌是什麼樣子。

他表示,一開始,政府文資局也派員來,大家認為的最外層的黑色臉底下,有透紅出來,用科學儀器去檢測時發現,外面的黑色根本不是他原作有的東西,可能是之後的人自己塗了或噴了漆料上去,也有很多部分是關帝廳香火鼎盛,長年煙燻造成面容燻黑,因為經檢測,有很多的線香重金屬、焦油等附著。

本篇文章共 6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70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