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Google就能翻譯,為何還要學外語?專家曝5點因素「AI做不到」,譯者工作無法被機器取代

2023-03-09 14:05

? 人氣

也就是說,因為每個語言都有其誕生和發展至今的文化、歷史背景,所以當單純只用機器轉換時,就會很常遇到各文化圈之間,文字相同,可是想傳達的意義和感覺卻截然不同的狀況。因此,由於語言濃縮各式各樣的社會和文化要素,所以AI絕不可能把被語言支配的人類思想完美地翻譯出來。而機器翻譯該如何克服這項盲點,解決方案至今仍處於五里霧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機器沒有看清內容脈絡的能力

有人說轉換兩種語言幫助溝通時,必須超越每個單字的意思,掌握句子乃至整體對話的脈絡再來傳達內容,這件事很重要。韓語不是也有句俗諺要人注意用字遣詞嗎?如果誤會整體內容的脈絡,而誤用一個單字,就有可能導致極端的後果。

還有如果口譯是由人類進行,即使說話的人口誤,也能做到適當地以意譯的方式處理後面的句子,以免影響到內容的傳達。可是機器翻譯卻毫無應付這種情況的功能。簡單來說,內容要聽到最後才能知道真正的意思、話中有話的句子、需要靠前面說過的話來推測的內容等,只有人類才能正確地傳達。

3.機器無法將感情傳達給對方

憤怒、失望、悲傷、難過、悸動這些人類的感情可以透過獨特的聲音、語調或表情等來傳達,可是這點機器翻譯做不到。用什麼語氣來傳達何種情感,很多時候比文字還重要,無論技術再怎麼發達,機器人真的能傳達這些感覺嗎?這點很難讓人不疑惑。

我認為機器無法取代人類的另一個關鍵就是缺乏幽默感。沒有幽默感不僅無法傳達好笑的故事,像包含譬喻的表達方式或反諷語感等句子,機器也只會按字面替換單字來翻譯,絕不可能傳達出背後的真意。因此,最終我們可以獲得一個結論,就是只有人類才能傳達像具有文學性和詩意的表達方式。雖然我也看過安裝人工智慧的機器人畫畫和寫小說的新聞,但究竟機器人能創作出多具創意性和藝術性的作品,且是否能為我們帶來感動都還是未知數。

4.有「同音異字」的翻譯問題和「無法翻譯的單字」

例如韓語的「말」(mal)這個單字,英語該翻成「word」還是「horse」,機器該如何判斷呢?此外,如果以第一個意思來解釋「말」(mal),根據上下文或當下的情況,英語可以翻成word、language、speech、tongue、talk等各種單字,但應該要選擇哪一個單字,對機器來說,要看內建的程式,選擇並不容易。

還有,某個語言中的單字可能不存在於另一個語言之中,所以有時候必須說得很冗長,才能勉強推敲出該單字的意思。而這點也是機器翻譯無法補起來的洞。

例如巴西使用的葡萄牙語中有「cafune」這個單字,這個字的意思是「將手指插入心愛的人的頭髮中,溫柔地來回移動的行為」,那該如何翻譯呢?德語也有「honigkuchenpferd」這個單字,如果用機器翻譯,會翻成「長得像馬的蜂蜜蛋糕」,但這個字真正的意思是「臉上帶著燦爛到實在無法掩飾或抹去的笑容」。而西班牙語的「sobremesa」可以直譯為「桌上」,但實際上的意思是用完餐後仍一起喝酒或茶,一起共度時光的意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