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二次確診?醫師曝12大關鍵症狀,多吃3種營養素有效緩解

2023-06-28 08:53

? 人氣

目前二次確診時還需要吃抗病毒藥物嗎?關於抗病毒藥物的部分,依據現行的法規,抗病毒仍是會建議使用在高危險族群的初期感染。高危險族群包括:年齡大於65歲、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慢性肺疾、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BMI≧30、懷孕(或產後 6 週內)、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次確診的居家照護重點?醫叮嚀:3種營養來源要補充

二次確診照護重點。(圖/潮健康提供)
二次確診照護重點。(圖/潮健康提供)

如果二次確診後症狀不嚴重,又抽不出時間到診所的患者,可以直接到藥局購買一些感冒相關的藥物,搭配閱讀盒裝說明及初步詢問藥師,應該就可以獲得初步的症狀緩解。如果症狀還是相對嚴重的話,建議還是到診所和是醫院尋求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至於飲食的部分,原則上就是清淡飲食、少量多餐為主,特別要避免一些辣油炸及太過滾燙的食物,咖啡也請酌量飲用(建議每日一杯以內),菸酒當然能免則免。另外也請記得多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讓身體可以獲得足夠的補給。如果可以的話,也建議多攝取一些維他命B群、維他命C及鋅,幫助身體可以盡快的恢復。

二次確診的居家照護重點,以及如何預防重複感染?如果您不小心二次確診,依據目前降級之後的現行規範來說,您其實跟一般常人的行動是沒有差別的。不過,基本上還是建議您進行自主健康管理,避免到人潮壅擠的地區,盡量全程配戴口罩,避免於他人共餐,可以的話,能有自己的房間會更輕鬆方便。同時也盡量避開老人、小孩及孕婦這個族群。

若您是一般正常健康的二次確診患者,建議準備好相關藥物及飲食,好好休息及多補充水分。另外,特別注意是否有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此類的症狀持續,建議可以到醫院或診所尋求協助及諮詢。若您是高危險族群的二次確診者,如果症狀輕微,建議可以先服用藥物並觀察,如果症狀較為嚴重,也可以儘早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治療及評估。

至於如何預防重複感染,基本上還是建議減少出沒在人潮擁擠的區域,如果必須要去的話,建議可以考慮配戴口罩及多洗手。另外,保持規律的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及一些保健食品的攝取也能有所幫助。

二次確診與腸病毒如何區分?併發症比新冠更嚴重?

近期又將進入腸病毒高峰,如何簡易辨別是二次確診或感染腸病毒?哪些情況發生應盡快就醫?二次確診的患者多半是高燒及上呼吸道症狀為主,而腸病毒雖然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其中兩個常見的像是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及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可能會引起吞嚥疼痛及手腳紅疹,患者自己也可以多多注意。

另外,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時候,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或嘔吐等,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這即將來臨的腸病毒季節,家有新生兒的家長們也要多加注意,如果有持續高燒,活動及食慾都下降的新生兒或幼兒,都請多加關注症狀變化,並及早就診。另外提醒讀者們,如果針對腸病毒想要有更完整的防護,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也可以考慮施打腸病毒疫苗去作為預防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潮健康(原標題:二次確診會更嚴重嗎? 家人染疫該怎麼辦? 醫師揭居家6大照護重點)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