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4月30日15時26分(台灣時間5月1日3時26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信使號」(MESSENGER)水星探測太空船,以撞擊水星的壯烈方式,為11年的太空旅程畫上了句號。
由於撞擊發生在水星背對地球的一面,人類無法捕捉到信使號撞擊的那一瞬間。NASA略帶傷感的聲明說,這艘太空船「孤獨地死在距太陽最近的這顆小小的、被炙烤的行星上」。
NASA估計,燃料耗盡的信使號先是從一個注滿岩漿的盆地上空幾公里處飛過,然後以每小時1萬4076公里的高速(每秒3.91公里,比子彈快3倍)的速度撞上水星坑坑窪窪的表面,留下一個直徑16公尺的大坑。
在最後一刻,信使號透過推特向地球人告別:「嗯,我想該說再見了,我要向所有朋友、家人、支援團隊道別。我很快就要進行最後的撞擊。」大約14分鐘後,地面控制人員證實信使號已在水星上墜毀。NASA解釋說,如果信使號還在,它將在這一刻從水星背後飛出,但設在加州的監控站沒有探測到任何信號。
Well I guess it i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all my friends, family, support team. I will be making my final impact very soon.
— MESSENGER (@MESSENGER2011) April 30, 2015
水星的體積與質量都只有地球的1/18,幾乎沒有大氣層,因此地表溫差(從攝氏零下173度到427度)為太陽系之最。水星沒有衛星,旋轉方式非常特殊:公轉周期88地球日,自轉周期176日;換言之,你若住在水星上,每2年才過完1天。
水星雖然與地球近在咫尺(以太陽系的尺度而言),但是在信使號出發探索之前,人類對這位地球的小兄弟,所知卻相當有限。
NASA科學任務處副處長葛倫斯菲爾德(John Grunsfeld)說:「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對水星擁有了紮實的認識,知道它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是這個多采多姿太陽系的一分子……信使號不僅是一項成功的任務,更是一場漫長旅程的開端,我們要開始分析相關資料,揭示所有關於水星的科學祕辛。」
信使號全名「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地球化學與廣泛探索」( 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應用物理學實驗室(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APL)設計與製造,任務總經費4億5000萬美元,以NASA標準而言,算是物美價廉。
信使號於2004年8月3日升空,是人類第一個水星太空船。在向水星進軍的過程中,信使號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太陽的巨大引力和高溫。為克服高溫影響,信使號配備有大型遮光罩。為克服引力影響,信使號多次近距離飛掠地球、金星和水星,持續緩慢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