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對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奇提問:貧富差距該如何解決?

2023-08-04 09:40

? 人氣

張忠謀對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奇提問:貧富差距該如何解決?(圖片來源:台積電)

張忠謀對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奇提問:貧富差距該如何解決?(圖片來源:台積電)

2015年,張忠謀應《商業周刊》邀請,與美國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奇對話。會前,張忠謀特別要求,一定要談「貧富差距」的主題。

這位平時決策以百億、千億計的晶圓代工教父,為了爭取再多五分鐘的發言,硬是在繁忙行程中擠出時間與我們再三溝通:「我希望時間能久一點。」

張忠謀在台灣,從不缺發言機會,為什麼要在意這五分鐘?在他親擬的對談綱要中,字裡行間,可以讀到他對社會階層流動議題的關注,及對年輕人發展機會的重視與懇切。

論壇開始前,柏南奇與張忠謀寒暄,張忠謀主動聊起兩人有三個共同點,因為張忠謀曾陸續在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佛大學念書,柏南奇也是哈佛大學畢業、麻省理工經濟學博士,並曾在史丹佛任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趣的是,柏南奇問起大他22歲的張忠謀:「你每天都工作嗎?」張忠謀說:「對。」柏南奇再問:「不退休嗎?」張忠謀答:「不退休(no retire)。」最後,柏南奇微笑以對。以下為兩人對談精彩節錄。

張忠謀(以下簡稱張):我們先從美國夢來談起好了,所謂的美國夢就是社會流動性,努力工作你就能力爭上游。19世紀跟20世紀初期的美國移民,他們移民到美國的時候一貧如洗,他們希望成為中產階級。如果自己沒有辦法變成中產階級,他們會栽培小孩,讓小孩變中產階級。基本上我也走在這條路上,當時我到美國時只有18歲,我們家也不富裕,而且也是所得比較低的家庭。

但我父親為我打造了美國夢,我也實現了我的美國夢。我40歲的時候,我的所得財富應該已經躋身美國的前10%了,但那是1950、60、70年代那個時候的時空環境。但是現在還有美國夢嗎?現在像西班牙的移民,那些住在貧民窟的那些美國民眾好了,他們還有美國夢嗎?

美國夢還是真的,只是沒有過去容易

柏南奇(以下簡稱柏):我的家庭也差不多。我的祖父母也是美國移民,我太太的爸媽他們沒有上過高中,他們是難民,移民到美國來。後來我太太畢業於史丹佛大學,她的兄弟也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我們還是有美國夢的。

但是你講的沒錯,從1970年代中期到現在,所得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社會的流動性也降低,特別是一開始大家想說,我只要力爭上游,一定能夠躋身上流社會,這還是可以有機會成真的,但是好像沒有像過去那麼容易。

所謂的美國夢,它其實是比較心理層面的。基本上,在美國其實不管你收入多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中產階級,所以大家還是會想說,我還是有希望繼續努力工作,以躋身這個財富跟所得的上層。我們根據現有資料顯示,從所得後五分之一躋身到前五分之一的機率是很低的,甚至比歐洲還要來得低,這就是大家在討論的問題。

張:讓我更擔心的一件事情是,以前我們覺得民主跟資本主義,可以為每個人帶來公平的機會,雖然結果不見得公平,但是機會是相同的,可是貧窮的人沒有機會去接受良好教育,他們接受的教育品質可能不像那些有錢人那麼好。

柏:你講的沒錯,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張門票,就是讓我們有機會躋身上流社會的門票,但是有很多美國的學校,它其實教學品質不好,我們雖然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目前成效並不是那麼明顯。

但是當我們在講這個所謂分配不均,其實指的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分配不均。

例如,我剛才講美國的情況,分配不均是在惡化沒有錯,但如果看的是全球財富所得分配不均,我們會發現,在過去30年來,亞洲和其他開發中國家的不少民眾,他們已擺脫貧窮,所以全球目前財富所得分配的平均程度,其實比過去要好很多。

延伸閱讀:張忠謀致詞全文》揭露台積電重要數字與致勝關鍵,期許不要步上英國海軍後塵

不平等不一定是壞事,重點是「機會」

張:我們來談談中產階級好了。很多統計數據提到,經通膨調整過的實質薪資水準,過去10年到15年都沒有上漲,美國跟台灣都如此。但是我認為生活品質是有在改善的。舉個例子來說好了,中產階級他們現在出去旅遊、去玩的這個頻率,比20年前、30年前要頻繁許多。

柏:我給你一個更好的例子。我們知道,現在財富分配差距越來越大,所得比較高的人確實更有錢,但整體來說,現在收入處於平均值的人,比3、40年前過得更好,因為我們現在有更新的藥。人均壽命越來越長,但是像這些健康的改善,不見得會反映在金錢價值的統計數字上。

張:我很高興我不是經濟學家,所以我不需要去評估我認為重要的事情,我只要用感受的就好。我想更進一步請教你,如果我們認為,中產階級現在的生活是還不錯的,即使這些往往是難以評量的,那麼這個收入所得的不平均真的是大問題嗎?

柏:這是另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認為不平等不一定是壞事,重點是在機會。

第一,中產階級生活沒有問題;第二,中產階級可以努力工作爬到上層,所以機會是重要的。世界上有很多很有錢的人,這不是問題,我們一開始討論美國夢,美國夢不是說大家都要變很有錢,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可以去看當時的電影,重點是在中產階級能不能發揮所長然後往上爬。

皮凱提的富人稅行不通

張:我想請教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你好像不同意皮凱提有關於「資本收益率」(R)大於「經濟成長率」(G)的前提?

柏:我是從實證的觀點來說我不同意,他的論點是資本收益率高於經濟成長率,收入就會有越來越大的差距,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但我認為這結論不一定正確。

不是只有財富收益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課多少稅,如何在後代進行分配,消費多少、捐多少給慈善團體。從實證觀點來看,R不一定大於G或所得成長率,根據實證顯示,特別是在美國,不平等越來越嚴重,這是所得不平等,不是財富(wealth)。

我最喜歡的例子是,在棒球界,有球員簽約金可能是三千萬美元,有些球員的簽約金只是幾萬美元,即使是在MLB(美國職棒大聯盟)裡頭,球員薪資也差很多,為什麼會如此呢?我認為,是因為在全球經濟裡頭,技術最好的人可以受惠於全球開放市場,那如果你的能力比較平庸,你可能就拿不到這麼優渥的薪水,所以我不同意R大於G的理論,但這不代表我認為不平等是一個不嚴重的問題。回到你剛說的機會是否均等的問題,那機會是重點,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努力去改善機會、改善教育。

張:你同意皮凱提關於富人稅的提案嗎?

柏:我覺得這不是很實際,光是很多人藏錢的開曼群島就很難課稅,我雖然無法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法,雖然稅率政策確實是一個國家財富重新分配的好方法。但是富人稅不實際,因為財富會轉移,讓你無從課稅。

張:我要說的是皮凱提的富人稅行不通。

柏:你有把你的看法告訴他嗎?

張:有,我有告訴他,但你的話比較容易懂。因為他那個法國口音很重,時間已經到了,非常高興你願意跟我對談。

作者介紹:商業周刊

創立於1987年,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以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事蹟與全球產業趨勢,傳遞給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器識:張忠謀打造「護國神山」台積電的經營之道 【增訂版】》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