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1種飲料能抗發炎!吃對食物幫你預防、治療糖尿病與心臟病,這些「抗炎食物」趕緊吃起來

2023-12-20 15:30

? 人氣

香料除了提供代表文化的經典風味,過去也被拿來當成藥物與食物防腐劑。(示意圖/取自pixabay)

香料除了提供代表文化的經典風味,過去也被拿來當成藥物與食物防腐劑。(示意圖/取自pixabay)

沖繩、地中海與其他傳統飲食不但有抑制發炎的特殊效果,也有消炎功效。營養素共同發揮作用、合力消炎,並邀請免疫細胞與細菌參與全身上下的各種生理途徑。消炎不僅需要omega-3,也需要植物性食物裡的多種物質,例如多酚會活化幫助受損組織修復的基因。化學家曾經從柳樹皮裡萃取苦澀的黃色水楊酸晶體,製作阿斯匹靈(既能減輕發炎也能消炎的現代消炎藥不多,阿斯匹靈是其中之一)。許多其他植物也含有水楊酸,幫助它們抵禦細菌和壓力源,水果和蔬菜裡都有水楊酸,但是香料與香草的含量最高,例如辣椒粉、薑黃、紅椒粉,以及含量最豐富的來源之一:孜然。研究顯示飲食以天然的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人,血液裡經常有微量水楊酸,與每天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人相似,差別是沒有已知的有害副作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印度南部的沿海地區與地中海、沖繩隔著千山萬水,而我母親烹煮的菜餚使用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多酚和其他營養素的香料與香草,印度鵝莓(amla)是她最愛吃的零食之一,可以生吃,可以入菜,也可以曬乾或醃漬。人體臨床實驗證明,印度鵝莓富含多酚且抗氧化力是藍莓的兩百倍,可降低血糖與LDL膽固醇、改善血管功能,可使CRP濃度降低一半,消炎效果顯著,也能增強免疫力。

香料除了提供代表文化的經典風味,過去也被拿來當成藥物與食物防腐劑。

印度奶茶(chai)是印度人最愛喝的飲料,也超越城鄉邊界,從農村、城市貧民區到豪華餐廳,喝印度奶茶都是一種日常習慣。印度奶茶使用多種香料,例如丁香、肉桂、小豆蔻、生薑,有利於調節免疫系統。自古以來,香甜、辛辣的薑一直被用來治療消化毛病,可舒緩腸道、減輕痙攣,還可增強免疫力、對抗發炎,人體研究顯示,薑對肌肉疼痛、關節炎、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噁心、甚至經痛和偏頭痛都有療效。

薑黃是研究得最透徹的香料之一

我母親使用的薑黃都是她親手種植的。她會在葉子開始變色的時候挖出塊莖,放在太陽底下曬乾,然後磨成金色的細粉,嘗起來有一種苦苦的泥土味。薑黃粉的顏色來自薑黃素,這是一種多酚,薑黃的藥用歷史已有四千年,但是研究薑黃的數千篇論文直到最近二十年才進入醫學文獻,包括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幾十項人體臨床實驗。

薑黃素可抑制許多發炎途徑,其中有一些發炎途徑是主要抗炎藥物的作用目標,但是薑黃素沒有造成嚴重副作用和死亡的紀錄。薑黃素會預防NF‒κB和環氧合酶的活化,抑制TNF‒α、IL‒1、IL‒6和IL‒1β等發炎細胞激素。薑黃素會與多種細胞對話,從巨噬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到肝臟、胰臟、心臟和脂肪組織裡的細胞都有。它能減輕各種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情況,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性腸道疾病、牛皮癬、眼睛發炎等等。薑黃素具備治療術後疼痛與骨關節炎的潛力,並且有助於預防或治療記憶問題、阿茲海默症與癌症。對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來說,薑黃素可改善胃腸道的主觀症狀與明顯的腸道發炎,幫助潰瘍癒合並降低復發機率;增強腸道屏障,阻擋有害的細菌代謝物進入血液;防止有傳染性的細菌在體內停留滋長,抑制腫瘤形成。

大多數的臨床實驗研究的都是薑黃素補充劑,但最近有研究指出,去除薑黃素的天然薑黃依然展現出強大的抗炎活性。使用正常比例的薑黃煮出來的咖哩,只會將一點點薑黃素送進血液,若是咖哩中加入少許黑胡椒(也是一種有抗炎效果的香料),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可提高百分之二千,證實飲食多樣性非常重要。

香料帶來的益處與成本不成比例,在番薯泥或熱茶裡加一小撮丁香和肉桂(它們是地球上抗氧化效果最強的兩種天然物質),或是在湯裡灑一點迷迭香、牛至(oregano)與卡宴辣椒(Cayenne),既能增添風味,又可提升抗炎效果。

沖繩、地中海飲食與其他傳統飲食的重要療效不僅來自纖維,也來自纖維的數量與多樣性。

從研究結果可得知,停止西方飲,改以植物為主食幾個星期只是一個開始,持之以恆的飲食習慣能使腸道微生物產生深層的長期轉變。天然食物提供足夠的纖維,這樣的飲食會逐步塑造腸道菌群,而腸道菌群也會選擇擅長發酵纖維的細菌,訓練身體耐受大量纖維的存在。這也將驅使既有的腸道細菌改變行為,減輕發炎。有能力發酵纖維、製造短鏈脂肪酸與其他有用代謝物的細菌很多,它們缺少的是做這些事的機會。

古代的漁獵採集和現代的農業人口,罹患慢性疾病的比例很低,符合丹尼斯.伯基特與史蒂芬.奧基夫的觀察,他們都攝取大量纖維,每天至少一百公克。纖維的劑量決定纖維的效用,伯基特與奧基夫都曾以人體實驗為依據,建議每天至少攝取五十公克纖維來預防結腸癌。短鏈脂肪酸愈多,纖維對免疫功能與發炎發揮的效用就愈強,腸道裡如果充滿短鏈脂肪酸,pH 值會比較低,進而抑制沙門氏菌與大腸桿菌等促炎和傳染性細菌的生長,短鏈脂肪酸也能直接抑制這些菌株。

研究顯示對健康的人來說,纖維補充劑不會提供與天然食物纖維相同的健康益處。每一種植物含有的纖維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種纖維都可以餵養一種或多種細菌,進而製造未知的有益代謝物。坦尚尼亞的哈札族(Hadza)是世上僅存的漁獵部落之一,他們隨便一年的飲食都包含幾百種植物,包括猴麵包樹質地乾燥的果實,以及纖維豐富的野生塊莖,不過塊莖咀嚼之後就吐掉,不會吞進肚子裡。哈札族體內的腸道菌群非常多樣化,穩定的生態系統可承受寄生蟲的攻擊與季節性的食物變化。想要塑造抗炎的腸道菌群——能促進健康而非引發疾病,包括提升免疫力——最關鍵的因素是飲食中的植物數量與多樣性。

有些營養學研究被斷章取義之後,似乎可為任何飲食選擇背書。但整體數據如與日俱增的食物、細菌與發炎的證據,為以下假設提供有力的證據:以天然食物為主或只含天然食物的多樣化飲食,是預防或(在許多情況下)治療大部分現代慢性發炎疾病最好的方法。這種飲食模式可以預防、抑制或甚至消除發炎,還能同時提升免疫力。

藉由細胞研究、動物研究與人體研究,我們認識了各種食物的發炎或抗炎作用。有許多研究團隊參考大量文獻,將過往研究的數量與性質納入考量,再根據CRP、IL‒6、IL‒1β、TNF‒α和IL‒10等常見的血液指標,為營養素、食物與飲食模式阻礙發炎或促進發炎的可能性「評分」。飽和脂肪、紅肉與加工肉品、精製碳水化合物,這些西方飲食的常客,通常被歸類為促炎食物,與代謝症候群、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失智症、發炎性腸道疾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發炎疾病有關。另一方面,抗炎拿高分的食物包括綠葉蔬菜、水果、蔬菜、香料、香草、茶、黃豆、全穀物、豆類、堅果、種子,這些食物裡的多酚、類胡蘿蔔素和其他植化素也有抗炎作用,不飽和植物脂肪也是,尤其是omega-3。地中海、沖繩與世界各地的傳統飲食裡,上述的大部分或全部的食物與營養素都很多。

隨機對照試驗顯示,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有助於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包括代謝症候群、肥胖症、糖尿病與心臟病。這種飲食可改善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降低血液裡的發炎指標與膽固醇濃度。全球受試者總數超過一百萬、時間橫跨數十年的觀察性研究發現,這種飲食不但與許多慢性發炎疾病發生率較低之間存在著連結,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某幾種癌症、自體免疫和神經性退化疾病,也與較低的全因性死亡風險有關。隨著新證據浮現,營養學亦將持續推進,這是一個點滴累積的緩慢過程,需要的是創新,而不是用驚天動地的發明去顛覆歷史與現況。

作者介紹|席爾帕.拉維拉Shilpa Ravella

移植胃腸科醫師、營養學專家、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助理教授。
她是營養領域的專家,對於生活方式、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尤其感興趣。她的文章曾刊載於《大西洋》、《紐約雜誌》、《Slate》、《Discover》和《今日美國》等刊物,而她也曾以專家的身分登上ABC的《早安美國》節目,並在《富比世》、《柯夢波丹》、《Food and Wine吃好喝好》、《Glamour》和《Women’s Health》等平面媒體中受訪。她的TED-Ed影片「How the Food You Eat Affects Your Gut」(食物對腸道的影響)已超過六百萬次觀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發炎,萬病之源:胃腸科名醫帶你追尋發炎的真相,思索消炎.自癒.食療之道》

責任編輯/洪生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