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哪些朋友能深交?3種特質的人務必放在「友誼蛋黃區」,值得珍惜一輩子

2024-04-20 10:00

? 人氣

人類學家鄧巴提出,每個人至多能和150位朋友保持穩定人際關係,超出多半就是點頭之交,稱不上是朋友。(示意圖/取自photoAC)

人類學家鄧巴提出,每個人至多能和150位朋友保持穩定人際關係,超出多半就是點頭之交,稱不上是朋友。(示意圖/取自photoAC)

編按: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人來來去去,隨著年齡的成長,能和自己好好相處的朋友應該越來越收斂、越來越精華。區分身邊的這個人,到底是歸在蛋黃區的摯友、蛋白區的好友、蛋殼區的點頭之交,還是其實根本可以被歸類在蛋盒區,根本不值得我們去費精力、耗心神。知名作家彭菊仙,分享三大類會被他歸在蛋黃區,值得好好珍惜的摯友。

岑參詩云:「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自古好朋友都有這一幕:同飲共醉,不醉不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白居易詩云:「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不僅要親手倒酒,還要一起唱歌。

杜甫詩云:「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哪夠?都說:「酒逢知己千杯少。」

蘇軾詩云:「相逢一醉是前緣。」能一起談笑共醉,豈止是今世之知己,還可推往前世今生啊。

哪個詩人墨客不需要和朋友把酒言歡,連鄉間庶民都要「把酒話桑麻」,吃吃喝喝,就是打開心扉彼此靠近的最佳觸媒。

男人話比女人少,集中於國事與女人、運動與品酒,談完了不怕滿空氣尷尬句點。觥籌交錯,場子更熱,來,乎乾啦!女人聚在一起更需要吃吃喝喝,因為話題總是不規則跳躍、失控的多線發展,每個人爭相發言,搶不到話的人,至少可以吃吃喝喝、空出雙耳、拍手叫好。

故,儘管人們說,愈老愈要斷捨離,社交更要斷捨離,但能一起在「吃喝說笑」磁場上接近的朋友,儘管言不及義、胡說八道、胡吃海喝,都不會在我「斷捨離的朋友清單」上,畢竟人生後半一路衰老已經夠悲摧,怎忍心刪除這一處歡樂「搖滾區」呢?

珍惜「蛋黃區」朋友,注意「蛋白區」升值行情

人類學家鄧巴(Robin Dunbar)提出,每個人至多只能和一百五十位朋友保持穩定的人際關係,超出這個數字,多半就是點頭之交,稱不上是朋友。不過,這一百五十人,其實也非全都是親密摯友,很多連「普通朋友」都稱不上。

鄧巴提出:一個人一生平均只有五個親密摯友;聽到你離開人世會傷心到哭泣的,平均只有十五個人;互動比較頻繁的,平均約五十人。我用淺顯易懂的房市夯詞來做個區分:

蛋黃區中的蛋黃區:五人

蛋黃區:十五人

蛋白區:五十人

蛋殼區:一百五十人

其他,只知其名、無所來往的就落在「蛋盒區」啦!

留在我「蛋黃區」的親友,約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心靈導師類:

只要遇上解不開的結,這些親友就是我的明燈。他們的特質是,通達事理、心思細膩、人生經驗豐富、有智慧。重要的是:「我」之所欲,常在「他」心;我飢他飢,我溺他溺,同理心特強。更重要的是,他們絕對值得信賴,並百分之百維護我的隱私,這類朋友堪比心理諮商師,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們徹底了解我、保護我,懂得用專屬配方安慰我、開導我。

第二類是有趣的朋友:

生活需要自在、歡樂與有趣,對話不總是需要達到可量化的功能,特別是女人,嘴巴裡永遠塞滿等著兌換成「語言」的刪節號,憋著不說,差不多等於半死不活。因此,擁有在一起便能毫無顧忌互倒垃圾、互相取暖,甚至互相比慘、互虧為樂的朋友群,就等於直接給大腦下指令放送滾滾多巴胺與腦內啡,不用百憂解與肌肉鬆弛劑,便已達深層療癒放鬆之效果。當然,酒肉朋友也是要挑過。毫不保留地說三道四且引以為樂、沒有界線分寸的朋友,我也斷然列為拒絕往來戶。

第三類是能提供我專業知識、見識廣博的朋友(好奇好學寶寶):

就是孔子說的「友多聞」。固定和這一類朋友相聚,就是為了充電,此時,就化作一個貪婪的吸血鬼吧!從他們身上汲取營養豐富的新知,尤其是對自己專業領域或是興趣追求上,能提供全新資訊、嶄新見解及新鮮刺激的朋友,跟他們相聚,總讓我耳目一新,覺得又值得多活個一百年。

這類朋友自己本身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好奇寶寶」,只要感覺快要枯竭,就蹭蹭他們的金頭腦,立馬電力十足,幹勁十足!

而放在「蛋白區」的朋友也舉足輕重,比如興趣相投的朋友,一起跳舞、一起學才藝,雖然交集僅在興趣,但難說不會有這麼一天,「重劃區」快速升值成「蛋黃區」,兼具心靈導師、或開心吃喝談笑取暖、甚或金頭腦的多重價值。

此外,還有一些平常疏於往來,但始終感覺價值觀接近、磁場也挺合的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這些朋友,都挺具升值潛力。但礙於精力有限、時間不夠分配,就先暫放「蛋白區」吧!

話說,人和人是相互加分、相得益彰的,若能被別人放在「蛋白區」甚或晉升至「蛋黃區」,自己社交圈的這兩區就絕對不乏人氣。當然,人生後半,別爭著當「人氣王」。一顆蛋就這麼點大,人生後半挺脆弱的,人氣太旺,「吃緊弄破蛋」。人生後半,斷捨離,勢必要砍掉「蛋盒區」乃至「蛋殼區」,珍惜久釀的「蛋黃區」。

作者介紹|彭菊仙

廣受父母喜愛與信任的親子作家,文風多樣,描繪親子生活時而細膩溫暖,時而幽默風趣,文章常見於網路,著有多本暢銷親子教養書:《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誰說分數不重要?》、《管教的勇氣》(以上為時報出版)等。

近來隨著孩子陸續成年,書寫主題從親子教養轉向熟齡生活。曾在陪伴三個男孩度過風暴青春期時,同時和自己難纏的更年期交戰,更罹患重度自律神經失調,才幡然覺悟愛別人愛得太用力,卻忘了愛自己;前半生過得太認真,方知放空耍廢、不勉強自己,才能在熟齡路上穩健暢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不當媽媽、太太、媳婦之空巢熟女好好愛自己》(原標題:誰說人生不要交酒肉朋友?)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