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人才領航地圖五】國家淨零智囊團!起薪4萬5,1200個工作機會隨你選

2024-05-06 15:07

? 人氣

研究員也會研究並協助制定政策,例如現在最火紅的碳費政策,就是由中華經濟研究院作為領頭的幕僚單位,親上火線協助政府制定施政的基礎邏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研究員工作內容二:產業輔導

有時候,研究報告結案之後,會因為各種原因束之高閣。不過如果這類研究是為了支持企業實現其減碳目標,就有機會重見天日。就拿剛剛的化學研究員為例,若該專案是與企業的合作案,則會更加多元化,比如企業希望建置碳捕集系統,那整個專案流程則包含文獻與資料蒐集、技術評估、製程設計、設備採購、建廠發包、協助工廠運轉,整個過程需要負責的內容都不同,一個專案的時程也可能會橫跨兩三年。

又例如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製造業淨零計畫研究員」職位,就是針對特定產業的輔導,從協助碳盤查、碳足跡、碳權等構面與政府、企業、產業公協會或社群、查驗單位、學術單位密切合作,非常多元。

研究員工作內容三:推廣與教育市場

你一定常看到研討會都掛著研究單位協辦的字樣,這是因為政府推動政策,一定需要教育市場,讓全民知道政府含辛茹苦、為國為民,因此研究員時常需要舉辦相關的說明會、培訓、講習、研討會、展覽,當作政令宣導。你可能會覺得這樣有點像是活動公司,但這可是研究員可以去市場走動,與產業交流的好機會。例如因應日趨嚴格的廢氣排放法規,研究員們便積極到各半導體公司推廣各式創新解決方案,以加強各公司的基礎知識能力,以及導入新型廢氣處理技術,同時也能直接面對企業痛點,修正技術的開發方向。

研究員需要哪些核心能力?

由於研究工作類型多,所需的核心能力也因工作類型而異。根據《續幕》Podcast主持人阿薛的經驗,結合綠學院行內人多年的內功,整理出三個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一:學習能力

因為永續領域更新的速度很快,因此很多工作都是從做中學。學習新事物的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為什麼特別強調自主?研究單位的工作內容各異,需要學習的內容非常多,還有許多文獻資料要讀,所以通常不會有一套制式的新人培育系統,大多都是實際參與專案邊做邊學,而不會有一本手冊把所有該注意、該知道的地方記錄下來,就算有,你應該也不會想看。

對了,當研究員之後你的英文能力會顯著提升。永續領域的資訊多以英文為主,要了解最新發展往往需要直接閱讀英文內容。研究員通常追求時效,與政府或企業保持同步的資訊更新,因此與其等待他人翻譯成中文,直接閱讀英文資料較有效率。雖然英文能力沒有嚴格的分數要求,但一些研究單位可能會要求提供英文能力證明,或在面試時進行英語測驗。基本上,能夠快速地從英文文件中找到重點,或理解英語影片的內容就已足夠。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