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貧富差距會增加?兩個因素:產業結構從製造業轉成服務業、單親家庭增加

2024-05-08 09:40

? 人氣

家庭結構與移民現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成因,還須考慮婚姻和家庭發展趨勢。跟數十年前比較,今天的單親家庭數量更多。一個單身家長往往比兩個都有工作的父母賺得少,因此單親家庭整體來說所得更低。這種趨勢在所得最低20%的家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雙親、雙薪家庭躍居所得更高的群組之中。第二個或許相關的原因,在於家庭中工作的人的數量。所得最高20%的家庭中,參與工作人員的數量往往是所得最低20%的典型家庭的3倍,這也就進一步擴大了統計差異。最後,抵達美國的移民往往技能不熟練、經濟狀況也較貧窮。這些移民的人數也在增加。這一趨勢也會使低所得家庭的數目膨脹,因此減少他們在國民所得中所占的比例。

乍看之下,似乎確實如此。但同樣事實並不會不言自明,它需要人們的解釋,探討時往往把所得流動性因素排除在外。表12-1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幅靜態的畫面:僅僅只是1960~2010年每10年的剪影。在未受過訓練的人看來,似乎這些年來每個五分位組裡的家庭和家計單位都是固定不變的。它忽視了所得流動性的推動作用。真實的場景更像是一個影片:人們在每一個五分位組裡的位置都是在不斷流動變化的。在2010年時,你起初可能只是個窮學生,或移民家庭的一員,但隨著你自身的人力資本的開發、比較利益的發掘,時光流轉,你會發現已被拉到所得更高的五分位組裡。自然會有新的高中畢業生和移民家庭來取代你在底層的位置。所以,有必要在一段時間內追蹤家庭和家計單位在五分位組裡的位置變動。一旦採取了這種措施,呈現在眼前的將是些頗有意思的結果。

表12-3闡明了我們所談論的東西。表中根據戶長年齡列出了2010年各家庭的平均所得(由於不願使用家長一詞,普查局轉而使用戶長一詞代替,用於指代某住所的所有者;若該住所為共同所有,則為調查表上名字出現在首位的人)。該表明確顯示:若是能在動態環境下觀察,如比較戶長整個生命週期的家庭所得,則在靜態圖表中表現出來的不平等現象有一大部分都會消失。

表12-3:2010年家庭平均所得(按2011年美元計算)(圖/商業周刊)
表12-3:2010年家庭平均所得(按2011年美元計算)。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歷史所得表,表F-11:www.census.gov/hhes/income/histinc/index.html.

所得流動性

此外,根據近期經驗可知,在1999年所得排在最低20%這一區間的家庭中,約有60%在2007年已攀升到了所得更高的組別。但情況並不僅限於此,其中有30%的家庭至少飛躍了兩個五分位組。大部分貧困人口都變得更加富裕了。這種流動性是雙向的: 1999年所得排在最高20%這一區間的家庭裡,近40%的家庭在2010年至少下降了一個五分位組。

「但是,請等一下,」教室後頭又傳來了那個不屈不撓的質疑,「表12-1中的資料又該如何解釋?在1960年,所得最低20%的家庭占了國民總所得的4.8%,到了2010年,這一比重下跌至3.8%。如果真的如您所說,貧困人口在過去的50年變得更富裕了,那麼這一比重為什麼會下跌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