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時,我注意到不論是大小超市或是農夫市集,法令規定所有的產品都必須標示來源,所以例如同樣是櫻桃,各地不同的價格相差甚大,朋友總是選擇法國產,因為他說其他國家大多都會施放傷害身體的農藥,或是施予不天然的肥料。
在歐洲的超市裡對於歐盟有機認證的標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也有越來越多的有機專門店,裡頭除了銷售各式各樣所謂的有機農產品,也延伸至販賣各樣的藥妝用品。「有機」就如「公平貿易」一樣,不僅是對自身健康得以分辨的「保障」,一種「購買良心」的方式,更是一種蔚為風潮的公民運動。
我想大部份的人對於何謂「有機」裏頭真正的內容,或者各種單位的認證規章都只停留在模糊瞭解的階段,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仔細閱讀這些繁複的規定。其實在工業時代前,人類一直都是使用「有機」的方式耕作,也是因為當時沒有其他選擇,一直到發明了農業化肥,各種除草劑等後才有了分別。簡單來說「有機」就是得花比較長的時間,「非有機」則反。
在盧森堡與比利時邊界的一座小型有機農場幫忙了的那幾週,當農場主人第一次帶我去看農地時,除了三座白色顯眼的溫室外,放眼望去皆是叢生的雜草,也沒有一般印象裡頭一整片單一的作物,第一時間還無法看出原來周遭都是農地。在農場裡幫忙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皆是在拔除雜草,然而還不是所有雜草皆除,因為有些「雜草」反而是養育一些特殊昆蟲的物種,牠們會消滅那些會使農產生病或是咬食作物的蟲類,所以只有在要準備收成的時候,為工作方便才會去除附近的「雜草」。
因為不施加任何除草除蟲劑,便需要其他方法,例如鋪上透水特殊的布料讓種子無法生長,或是覆蓋網子防止昆蟲過度食用作物,固定地修剪及觀察每種作物在不同的種植方法下生長的情況試做調整。這些都需要花上較長的時間,我在其中卻感受到了一種人與土地溫柔的連結,尊重與平衡。
然而農場的女主人卻告訴我說,現在有歐盟有機農作認證的他們,明年決定不再繼續付費獲取那只認證。「我知道自己在做對土地對人好的事情,不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在做對的事。」女主人說「我寧可靠目前已經建立起來的信譽及社區聯絡網去拓展更多的客源,而不是只靠那個認證標章。」
一天吃晚餐時我和比利時朋友O聊起,他說:「我不相信歐盟有機認證那套,他們只是列出不可以使用的藥物,但那並不就代表你的作物就是有機,那只代表你沒有使用那些藥物而已,而且還有其他更複雜更無法控制的因素,例如灌溉的水源,或是原先土地附近的整體狀況,都是難以掌控的。而卻只因為那個標章,就要我們多付甚超過一倍甚至兩倍以上的價錢,我不吃這套。有些人非常『信仰』有機產品,覺得只要花了錢就可以有百分之百的保障,但這條界線其實並不是非常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