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30%的諾貝爾獎得主、常春藤聯盟學生,都是用一種叫「哈柏露塔」(Havruta)的教育方法教出來的,這套方法貫穿日常生活,教出了馬克・祖克柏、史蒂芬・史匹伯、愛因斯坦、漢娜鄂蘭等各行各業的翹楚,也是猶太民族教育孩子的最高原則,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魔力?
臉書(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berg)正是猶太人,23歲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他打造的社交網路帝國,已經有超過十億名成員。
祖克柏的父母總是鼓勵祖克柏解釋自己的想法,「真有意思,解釋給我聽聽看吧!」祖克柏身為醫師的雙親,在祖克柏成長的路上鼓勵他提出疑問,而且以有邏輯的方式與他討論,無論他提出多麼匪夷所思的問題或答案,都不會感到不耐煩。
日常生活的一問一答,漸漸培養出小祖克柏獨立思考的能力,9歲他開始展現對電腦程式的興趣後,父親除了自己教導他程式語言,還聘請專業程式設計師當他的家教,幫助他鑽研興趣。到了高中,祖克柏就已經開發出能向使用者推薦音樂的程式,微軟(Microsoft)和美國線上(AOL)等大企業都爭相延攬。
給予孩子好奇、思考的空間,對孩子擅長的潛能加以培養,就是祖克柏的父母給他的最好禮物,也讓他寫下網際網路世代的成功神話。祖克柏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是什麼獨門祕技,但也不是能輕易複製的做法,原來,這一切來自於猶太家庭傳統中的「哈柏露塔」。
沒有教師也可以自己學習的方法
哈柏露塔的原意接近英文的fellowship,有夥伴關係、友誼的意思,哈柏露塔的核心概念是兩人一組,透過提問、回答及反駁來進行討論與辯論。但重點不在於辯論輸贏,而是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傾聽與思考。
韓國教育學家全聲洙極度推崇哈柏露塔,還遠赴以色列和美國取經,他認為數千年來承受壓迫的猶太人,就是因為無法自在學習的困苦環境,才發展出沒有教師也可以自己學習的方法。
哈柏露塔強調一起學習,討論中的兩個人地位平等,透過立場互換的討論過程,雙方都能放下身段,既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傾聽對方的創見,不關注勝敗,反而像跳舞一樣,輪流掌握主導權、培養出很好的默契。
哈柏露塔看來似乎是一般的聊天,但其實大有不同。首先,要將自己所學所知的事,用言語表達出來並讓別人能夠理解,本身就是一大挑戰;哈柏露塔又強調兩人互相挑戰,這時傾聽就十分重要,只有確實聽清楚對方的話,才能掌握話中的脈絡,找出可以說服對方的說法。
而提出問題更是哈柏露塔的精髓,想要與他人辯論,就得努力提出震撼對方邏輯的問題,看似再理所當然的事,也還是要提出疑問,久而久之自然鍛鍊成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也具備了創意與創造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