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理解的社交電商,讓電商變成社交的行為,在電商基礎上完成重新的商品重構和電商商業模式的重構。那社交電商是流量紅利還是商業趨勢?是不是一個獨立的商業模式呢?
貝貝集團2014年依托移動電商的流量紅利創辦了貝貝網,但它沒有最本質和內核的電商商業模式的變革和創新,供應鏈也沒有革命性的變化。而這次社交電商不是一個人口紅利,而是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思維。
先看一下目前行業現狀。第一張圖是今年雙十一前後購物APP的數據表現。前十名的購物APP裡面有5家都是社交電商公司,貝店也在其中。
第二張圖,我截取了MAU千萬以上、TOP20增速的APP。貝店增速排名第三,在電商裡面排名第一,維持了月環比30%的增速。不管在體量還是增速上面,社交電商給了完全不同的感官和行業格局的變化。基本上新出來的電商公司,都是社交電商的公司。而且從TOP10來看,社交電商已經佔了半壁江山了。比如貝店,不僅APP過千萬,在微信體系內的流量也有幾千萬。最近一個月,貝店上銷售了1億斤農產品,這從數據來看,整個行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並且商業模式變革的破壞性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我下面講一講對於行業的看法。我們認為電商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整個電商行業已經從過去的傳統基礎設施之爭,開始到了用戶場景之爭。過去的電子商務三大法寶,支付、物流、信用,這些已經不是競爭的關鍵,也不是用戶選擇一個平台的關鍵了。過去最傳統的痛點已經不是今天行業的痛點了,整個電商進入到了深水區。
假定以十年為界,過去十年完成了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司,成為了最厲害的電商公司,像淘寶完成了支付、物流、信用,京東完成了供應鍊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了第二大電商公司。中國第三大電商公司是拼多多,但它跟信用和支付都沒有關係。所以電商進入到了深水區,商業模式的創新會成為接下來最核心的支撐點。
另外就是整個用戶需求升級了,過去前十年解決買不到的問題,比如把浙江的東西賣到四川,實現的僅僅是買到的問題,淘寶前十年都是做這個事情。後面是買得好,京東屬於更快的物流、更好的體驗。現在消費者都買到了,而且中國的供應鏈、工廠已經完全過載了,供給端已經不是問題的,消費者升級到買得爽、買得開心。
社交電商重新定義了流量方式和購物方式,從人到貨到貨找人。第二,更早更快更高效的觸達用戶,社交電商起源於微信電商,但是終極不靠微信。在購物方式上,它重新定義了用戶,每一個用戶都是購物者,同時每一個用戶都是共享者,人人皆參與,人人皆可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