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兩人都回國了,一九二〇年春,陸徵祥收到康有為贈送給他的義大利所造瑪利亞像,於是三月十二日陸徵祥給康有寫信說:「日前由海部陳副官交到木箱一隻,嗣奉手書,敬承一一。辱荷以義大利所造瑪利亞像見惠,瞻天人之色相,詫神工之美術,歡喜讚歎!……因念在歐時,東道未周,不足執維高躅,耿耿無已;今則報過於施矣,愧甚愧甚!」是感念之餘,也贈送其先師許景澄全集一部和拓本五種等等,信云:「茲寄上先師《許文肅公全集》一部暨拓本五種,附《政聞報》一冊,內有公祭田忠祠並該祠內容之插畫。即祈察入。祥侍文肅最久,受知亦最深,三十年來稍諳外交並略知檢束身心者,皆一本於文肅。追念師承,為之泫然!」信中又說:「生平崇拜大著,又酷愛法書,如承賜寄文集一二種,並親題數行墨,則每一展卷,如對故人,想亦我公之所許也。」
康有為收到信後,在同年四月八日覆信給陸徵祥云:「茅山葬弟還,(此次葬幼博弟,即戊戌蒙戮者。)奉到惠書,及《許文肅公集》暨四君題詠,捧讀感歎。除聯文直外,三忠皆嘗捧手。當時遠亡在外,驚聞惡耗,惋痛至深。袁忠節交至深,早得其哲嗣贈遺集。若《許文肅公集》,則今乃得讀之。披覽循誦,感慨前塵,起哀起敬。人之云亡,邦國殄瘁,豈不然乎!明公崇其祠祀,刻其遺書,不忘所自,高義感人,益令鄙人惻惻也。僕則受公之惠,未能有報。杜工部詩曰:『誓將與夫子,永結為弟昆。』永矢弗諼而已。今寫楹帖一聯,中堂一幅,拙著十四種,拙書墨拓八種,附以近像,聊為紀念,伏希察存。謹泐布謝,敬請子興老弟興居萬福。」
康有為除滿足陸徵祥的要求贈與自己的著作、楹帖、中堂外,對於陸徵祥在一九一八年以外交總長的身份,呈請為徐用儀、許景澄、聯元、袁昶四人建立「四忠」祠,並由外交部總、次長率屬春秋致祭。又由部中官員編印《許文肅公遺稿》二十卷。這「四忠」除了聯元(文直)外,其他三人康有為都與他們有過深淺不一的交情,而當他捧讀《許文肅公遺稿》時,他深感陸徵祥能為其恩師立祠及編印遺稿,來報答許景澄對其之厚恩,「不忘所自,高義感人,益令鄙人惻惻也。」於是他想到十四年前陸徵祥對其救命之恩,久未報答,心情激動,在信中引用杜甫詩「誓將與夫子,永結為弟昆。」,其中「結為兄弟」這件事對康有為而言是何等大事,也是絕無僅有的。
康有為一生自稱「康聖人」,只喜「抗顏」為人之師,即令已經中了舉人的梁啟超都要拜當時僅是秀才的他為師,而有「舉人倒拜秀才」之說,梁啟超是比康有為小十五歲,或理所當然。但即令年紀大,而且也中過舉人,後來曾在日本橫濱任大同學校校長的鍾卓京,也是要拜師而才成為康門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