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以蔡孝乾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簡稱「省工委」〉在台成立,1947年「省工委」下轄的「北工委」成立,以台大醫生郭琇琮為主,吸收許強等台大醫師加入。這些「工作委員會」帶有強烈中共色彩,除了吸收早先有共產思想的台灣知識份子加入外,一批接受日本殖民教育的菁英份子,因為經歷並體悟法西斯統治的本貌,隨著國民黨統治失策,認為紅色祖國才是解放台灣的進步力量。
對於台灣菁英份子而言,「二二八事件」是對國民黨統治認同的一個分野,原本熱烈歡迎祖國的台灣人,在2年不到的時間就轉而支持中共。日治時期,台灣人以中華漢民族的祖國意識做為對抗日本殖民的精神基礎,有人回到中國大陸加入抗日軍;有人選擇學習中文來了解祖國文化。因此,在日本戰敗後,面對來台的國軍,台灣各界以歡欣鼓舞的熱情來迎接祖國的到來。但不到二年的時日,貪污腐敗充斥台灣社會,接下來的「二二八事件」徹底粉碎台人對於國民黨統治嚮往,轉而支持提出「新民主主義」的中共。
顏世鴻:許強他們一開始所認同的是蔣介石領導的祖國,為什麼像他們這樣優秀的青年會對蔣介石政府失望?我想,最主要的就是二二八事變中,讓他們思考必須在「紅色祖國」和「白色祖國」中選擇。最後,當然是選擇前者。其實,這說來很簡單,日據時期,年輕人讀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書是很平常的,日本人在思想上不干涉,他們在乎的是行動。
胡鑫麟:國民黨在大陸遭到人民唾棄,二二八事件以後在台灣,更是完全失信於民。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當然是主張民主改革的共產黨了。當時的潮流就是這樣。許強以極優勢的求學方式接受殖民教育,在不平等的教育體制中創造的人才,不因種族間的不同而在智識上有所差異。進入高等學校後,許強的思想獲得啟發,開展許強的左翼觀,在世界潮流的引領下,開始反抗殖民統治。
張漢其:聽我父親說,許強念公學校時,大家還不知道他的頭腦那麼好。只這麼一次考試,許強之後就一路保送到台北帝大醫學部,最後取得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李鎮源:進入台北高等學校通常要經過考試。許強先生是被保送進入的,當時各校只有一、二個保送的名額,可以說並不容易。
高等學校時期,許強開始接觸左派理論家河上肇的《貧乏物語》,這是一本精簡闡述左翼思想的書籍,從大正民主時期,馬克斯思想對於知識份子言,就是與世界潮流接軌的思潮之一,身處殖民地的台灣知識份子透過左翼書籍而明瞭民族、階級間的雙重壓迫,因此在處理民族壓迫問題,台人往往以中國做為祖國意識來對抗大和民族主義。胡鑫麟:世界思潮所致,學生時代我們多少讀過社會主義的著作,日本殖民統治雖然控制人民思想,卻不限制知識份子讀什麼書,馬克思主義的書,四處都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