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公僕拿機關當玩具,故宮成了宮鬥劇龍套

2020-12-03 07:20

? 人氣

20201007-故宮館長吳密察7日於教育文化委員會備詢。(盧逸峰攝)
故宮院長吳密察提出「臂距原則」,強調政治(行政)的手不要伸進博物館。(盧逸峰攝)

第二,降級改敘涉及機關預算分配與機關發展。故宮遷台之初的籌備管理,即由教育部統攝,後來再由行政院統理。因為接收台北外雙溪這塊地作為博物館建地時,正是故宮及中央兩個博物院成立「聯合管理處」,前者為陳列傳統帝制皇室文物,後者為展示現代學術成果。新館奠基之時,將中央博物院的文物,暫交故宮博物院代管,於是奠基石就只寫「故宮博物院」,正式直屬行政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三,如果故宮博物館要改隸屬於文化部,也算是合理的安排。法國羅浮宮隸屬於文化及通信部;大英博物館有大英博物館受託人會議負責管理,受託人由英國首相或國務大臣指派;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由大都會博物館董事會來管理。2012年時任文化部長龍應台當時與多位國民黨立委餐敘時,就有進行意見的交換。但吳密察點出了「臂距原則」——行政機關的手伸出去,不能達到博物館內部,文化政策應該要回歸到文化的主體,亦即國民的文化權利,尊重文化事務管理的自主性,這才是最重要的。

故宮的歷史不可能一筆勾銷

第四,故宮傳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不只是「文化法統」之爭,因為故宮本就是北京故宮文物為主,就算改名,故宮的歷史淵源也不可能一筆勾銷。「台北故宮」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國民政府的「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地位也不盡相同,在顛沛流離的戰亂時代,「台北故宮」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只有原故宮博物院的一部分,但是許多藏品卻是國之重寶,是「北京故宮」難以企及的。

第五,不論是降級或改名,包括對岸在內民眾的不信任感,只怕逃不過民進黨政府無孔不入的政治力伸出魔爪,對文化、文物、乃至於歷史造成傷害。陳水扁時期就想將台北故宮改名為「福爾摩沙展覽館」或「萬國博物館」,還要分成「台灣館」和「中國館」,把館藏文物分成「台灣文物」和「中國文物」,但最終迫於壓力未果。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館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已名列世界前十大博物館,每年都有超過500萬名國內外遊客造訪,文創商品更讓對岸人士前來取經,對外更擔負文化外交的使命,在台灣當前艱難的國際地位而言,讓我國人無不引以為傲。因此「台北故宮」的改隸與更名,應當政治歸政治,故宮歸故宮,不能囿於意識型態作祟而「去中國化」,不能損及國家重要文物資產的珍貴價值,更不能危及台灣這張亮麗的國際名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