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心得寫成心情」 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做?台大團隊教你3大重點

2021-03-30 18:29

? 人氣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左三)30日發表全台舉行學習歷程檔案審議會後之結果。(吳尚軒攝)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左三)30日發表全台舉行學習歷程檔案審議會後之結果。(吳尚軒攝)

即將在111學年度(2022)大學入學登場的學習歷程檔案,到底要怎麼做、要做什麼,不斷引起家長、師生擔憂。台大社會系今舉辦發表會,公布經過與全台高中師生、家長及大學教授討論後整理的建議三大重點,包括作品要經過整理並凸顯亮點,再者要注重想呈現的特質,透過具體實例說服教授,最後也要注重獨特性與真實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08(2019)課綱上路已過一年多,學習歷程檔案也將於111學年度大學入學正式上場,但到底要怎麼做,在未有先例之下,屢屢引發師生、家長憂慮。為此,台大社會系與教育部合作,於全台各地辦理50場審議會,邀請高中師生家長、大學老師,以學生作品為例進行討論,並於30日發表審議結果。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說明,經過統整後,目前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主要分成六種類型:學習單、實作作品、實驗及課堂活動紀錄、專題式探究活動、小論文以及統整性學習紀錄。

單薄的學習單可以做得很豐富

針對各類型成果,林國明表示學習單通常是單張,大家常認為學習單太單薄,但其實也可以做得很豐富,像在審議中,就有看到老師透過數位規範跟法律的反省為主軸,讓學生思考如台南湯姆熊、鄭捷、鐵路殺警案等危機殺人事件,讓學生思考法官判決時,是否要考慮到犯罪者的生命軌跡,思考犯罪背後的社會成因等。

實作作品部分,林國明說明,常包含影音檔案、作文、劇本、手作作品等,林國明指出,像看到有課程是反省塑膠品對環境的污染,所以學生將塑膠回收並再製作為樂器,然後利用這些樂器進行演奏、表演,再利用FB、IG、Youtube等平台擴散;實驗及課堂活動紀錄,較多是像自然科的活動紀錄,而林國明也強調,這些活動紀錄都需要統整,要在前面就談學習的收穫是什麼。

20160127-SMG0045-015-鄭捷-美聯社.jpg
鄭捷殺人事件也成為學習歷程檔案的學習單內容。(資料照,美聯社)

林國明表示,專題式探究動活動,則通常是自然或社會科的活動,像有不少學校會進行咖啡牛奶實驗,討論先加咖啡或先加牛奶,對咖啡牛奶的溫度影響,並呈現如何觀察實驗、蒐集數據;統整性學習紀錄,像有學生記錄自己如何學習製作圖表,先談對課程的期待,再每周記錄所學,以及記錄如何延伸到生活,像使用學到的圖表來規畫生活作息、讓段考成績獲得改善等,也有學生紀錄英文課的學習過程,如閱讀什麼原文小說,並談遭遇什麼困難、如何克服。

資料整理要凸顯亮點並兼顧完整性

而在整理各地大學教授、高中師生意見後,本次審議也統整出幾項。林國明表示,首先是各項作品最好先有1、2頁的摘要,先簡介內容、目標、如何執行等,如果是團體研究,也要交代個人在其中的貢獻,而像學習單,常常是會在最後寫學習心得,但其實可以放到最前面,內容也要經過整理,包括像:課程中最感興趣的概念、最感到困難的部分、新學習到什麼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