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造成重大傷亡,距離上一次的普悠瑪號事故,不過約2年半,兩次都是人禍。負債高達4079億(台幣)的台鐵,弊端叢生,尾大不掉,因此湧現民營化的聲音。
然而,民營化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弄不好,只會更糟。遺憾的是,在台灣,一定弄不好。
鐵路事業,不能只用市場與盈虧角度來看,因為大眾運輸有一定的公益性,屬於政府服務人民的重要一環,不宜也不該用民間企業的思維經營。道理很簡單,若純以自由化市場機制看待,賠錢的偏鄉路線肯定會被取消,社會弱勢將更形弱勢,而這只是複雜問題裡的冰山一角。
根據網路民調,有高達七成網民贊成台鐵民營化,這很正常,因為一般人直覺認為公營事業績效差,管理差,沒競爭就沒進步。但如上述,矯正之方寄希望於民營化,那是對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弊端缺乏認識,也未考慮大眾運輸的公益性質。
這並不是說,背負龐大負債是應該的,更不是說,效能不彰也是正常的。正確地說,我們要對問題的根源,也就是政府效能,做深切的檢討,不該將問題包袱丟到另一方就以為萬事大吉。
就現實來看,政府從龐大負債的事業完全抽身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民間企業想承擔債務,因此「政民共管」才有實現性。只是,權責如何劃分?經營到底聽誰的?這可是廣大的,更容易讓有心者上下其手的灰色地帶。
有台灣輿論談日本經驗指出,其實民營化以後的JR,效能與服務品質都提升了,但還是處於虧損狀態,而且至關重要的安全性問題,民營業者只保障車體安全,鐵道安全系統不包含在內。
再者,61%的負債仍是由日本政府承擔,另外還給了民間業者經營補貼,才勉強撐著民營化的顏面。
由此可見民營化問題的複雜性,與其「療效」的有限性。
以下列舉幾個較為基本的問題:民營化是全民營化,還是半民營化?這是問題一。民營化能否斬斷政商關係?這是問題二。民營化是否就是財團化?這是問題三。民營化的犧牲者與得益者是誰?這是問題四。
關於問題一,蔡英文說要考慮台鐵「公司化」,什麼是公司化?簡言之,公司化是民營化的過渡階段,概念是「政民共管」,但主導權仍在政府,傳承經驗,以降低民營公司的「入門」成本。
而民營化意味者將權限讓渡給民間企業,也就是釋出股權,交出經營權。完全賣出才是全民營化,只釋出部分股權,分享經營權,均屬半民營化。
以台鐵的狀況,毫無可能全民營化,只有可能半民營化。只要是半民營化,就不會是民眾認知的「民營化」,初衷立即打對折。如果股權結構是讓政府決定高層人士,其結果說不定就是,台鐵解除了公營事業的法規束縛,治理更不透明,弊端更多,出事則由民間企業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