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過了20年,宋欣穎發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環境變了,例如越來越多人相信讀文組會餓死:「小時候我們相信『唸文組會當乞丐的氛圍』強化了好幾倍,那種奇怪的思維好像更加強。」
更明顯的,是薪水少了好幾倍、房價一路飛漲:「房價在很短的時間內猛漲,同樣當記者的薪水可能是少3分之1、甚至折半的。」20年前宋欣穎只要節儉3年就能存到100萬,還買得起房子,這一輩年輕人卻只能哀嘆低薪過勞、大罵台灣變成「鬼島」。
「這樣情況下,年輕人很難有希望跟憧憬。」宋欣穎嘆,以前真的可以相信「愛拚才會贏」,但現在年輕人面臨的大環境太過嚴峻,根本不敢做夢,而宋欣穎赴高中、大學演講時,也常發現「很多人都很迷惘,他們想要確切的答案」。
問起教育能否翻轉階級,宋欣穎說「在我的年代可以」,她只是沒有強烈的企圖心跟規畫,讀了政治系畢業也不去考公務員:「我還是選擇我想做的事情,父母也無可奈何,但如果我的企圖心夠的話,還是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有時候會覺得,還好我是六年級前段班,跟現在年輕人比較起來,我還是有受到比較好的社會資源累積、在樂觀的氛圍下長大,所以我可以保持樂觀。」宋欣穎說。這一輩年輕人出社會要面對的,確實比六年級沉重太多。
「現在年輕人關心的房價問題,在我們那個年代出來抗爭是會有進步的…」
另一個明顯的改變,是政治環境。年輕人總懷抱著滿滿熱情想改變世界,宋欣穎就讀台大政治系時期,也親身投入解嚴後社會運動的風起雲湧,當時台大女人社成立,婦女、勞工運動開始展開,《幸福路上》的林淑琪也經歷過每天上街頭高喊要言論自由的日子,而宋欣穎這樣述說那個時代:
「在我年輕的時候,社會剛解嚴沒多久,很多社會運動像在做一個過去舊社會的破壞,但我們看得到社會進步、民主化、女性意識、公平抬頭,你會覺得整個社會國家是往好的方向前進的。」
「整個社會的思潮都在改變,讓整個社會欣欣向榮往前進……參與社會運動給我很大的熱忱,你遇到很多一輩子沒遇到的人、聽到沒聽到的故事,才會真正反思到我是勞工階級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的處境。」
然而到了20年後的今天,宋欣穎看年輕人從事社會運動,見到的是滿滿無力感,和六年級「可以改變」的氛圍相去甚遠:「我們經歷太陽花學運,瓦解一個組織,但國家有往好的方向前進嗎?現在20幾歲年輕人關心的房價、環境、勞動條件問題,在我們那個年代出來抗爭是會有進步的……」
20年不變的問題:考上好的高中跟大學,考上了以後呢?
倒是有一件是20年來都差不多。曾赴日本、美國求學的宋欣穎說,回到台灣以後的感觸是「亞洲人對於年齡跟成就相當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