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下午6點11分,立委陳柏惟的罷免案投票到此結束,最終結果是以同意票7萬7899票勝過不同意的7萬3433票,通過罷免,想必許多人都在分析這場罷免背後各方勢力的政治攻防。面對這樣的結果,有些人會把這場勝利歸結於是刪Q政營集結「全黨之力」專門打一個小黨的立委,刪Q陣營「勝之不武」、「不講武德」;有些人則淚流滿面,感嘆好立委被惡黨操弄民意罷免,「民粹」再現,民主危矣;有些人則會覺得陳柏惟罷免案的成功是台中海線人民成功展現民主的素養,以自己的意志投下了神聖的一票,讓不適任的政治人物告別政壇;有些人則會見獵心喜,覺得自己可以發動這一場成功的政治攻堅戰,可以比照去年高雄的罷免案,讓選輸的政治人物回到自己的「應許之地」也是理所當然;也有些人會覺得這場戰鬥的勝利,是一個明顯的呼聲,象徵民意對於執政黨及現在立法院一黨獨大的不滿,那下一次公投及罷免,也必定是水到渠成,目前已經鎖定可能的目標進行討論。這背後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我們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來的是實際上民意兩極分化趨勢明顯,與其說罷免陳柏惟贏得漂亮,倒不如說一場皮洛士式勝利(Pyrrhic victory)。
甚麼是「皮洛士式勝利」
所謂的「皮洛士式勝利」一詞來源於羅馬共和國崛起時期。當時崛起的羅馬共和國大有吞併整個亞平寧半島的勢頭,作為羅馬共和國稱霸的絆腳石,位處巴爾幹地區的伊庇魯斯國王的國王皮洛士決定支援他在義大利半島上的盟友與羅馬對抗,但是就算贏得兩次勝利,羅馬人並沒有受到嚴重打擊,相反則可以依靠地理優勢獲得充分補給,而「皮洛士的勝利」也就成了代價慘重的勝利的代名詞。
陳柏惟罷免案的關鍵在於蔡政府
回到我們這次的話題,現在有許多人都會總結歸納「刪Q行動」的行動是因為陳柏惟本身人品不佳、素行不良,十年前的肇逃事件,賭博性電玩等等事件都被挖出來,而陳柏惟本身在選上之後給中華民國立法院帶來的衝擊,母親籍貫上海的他堅持以「母語」問政、香港人來台當兵等等話題,都使得身為小黨基進黨立院唯一當選人的陳柏惟往往成為眾矢之的。
但是這些是不是真的導致陳柏惟被罷免的最關鍵因素呢?也許是,也許也不是,這些行徑本身並非貪贓枉法,而只是陳個人的行為惹人厭煩而已,從罷免票和反罷免票的數量可以大致理解,實際上大家也沒有這麼在乎這些「瑣事」,選舉時的攻防,已經從關心立委就任時提出的政策,追蹤到一個人一生的軌跡,在佩服可以找到這些事件的同時,也不尤得讓我們甚至要捫心自問:「如果照這個標準查下去,立法院諸公到底有幾位可以稱得上道德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