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於2018年9月指示,要以2030年為目標,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是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2018年12月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當月就經行政院通過;該《藍圖》揭櫫的2大目標為「厚植國人英語力」、「提升國家競爭力」。行政院院會更於2021年9月2日通過「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將爭取列為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期望行政法人「雙語國家發展中心」今年底就能掛牌運作。
所說的「雙語」當指的是國語與英語。查所謂「雙語國家」的相應英文是「bilingual country」。什麼是「雙語」呢?Merriam-Webster字典裡的定義是「能同樣流利使用2種語言。」什麼樣的人有此本領呢?Collins字典還特別補上一句:「通常因為自孩提以來就學2種語言。」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這個想法罔顧歷史。查世界上現今共有55個雙語國家,其中24個在非洲,9個在亞洲,3個在美洲,10個在歐洲,9個在大洋洲。亞洲的9個雙語國家中講英語的只有4個——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與新加坡,另外香港算是個地區。歐洲的10個國家中說英語的只有2國:愛爾蘭與馬爾他;至於英文很好的荷蘭、芬蘭、瑞典都不算是雙語國家。大洋洲的9個則全數會說英語。
這些國家為何會是雙語國家呢?其共同的特徵是:都被殖民過。會說英語,一定是被英國或美國殖民過。以前述亞洲的5個國家及地區而言,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與香港曾被英國殖民,菲律賓曾被美國殖民。反過來說,被殖民過的國家卻並不一定是雙語國家:例如越南曾被法國殖民將近100年,但並非雙語國家;緬甸曾被英國殖民124年,卻也並非雙語國家。
想從非雙語國家變成雙語國家,難道是想做他國的殖民地或屬國?鑑於英國已經沒落,想以英語作為雙語之一,當是想做美國的附庸。但台灣在歷史上曾被日本殖民50年,許多人日語朗朗上口。為何雙語中的一語不是日語而是英語?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是因為日本也已沒落,而美國仍然是霸權在握?
教學環境尚未完備
第二,這個想法不切實際。台灣連「雙語教學」都做不到,如何奢談「雙語國家」?李家同不久前在他的【教育專欄(281)】(2020.12.30)寫〈平心靜氣談雙語教學——絕不可行〉:
「最近報紙上提到很多老師關心雙語教學,我在此從5個方面來討論雙語教學的可行性,這5個方面是(1)科目、(2)老師、(3)學生、(4)課本、(5)考試。……雙語教學的假設是學生的英文非常好了,但是我們國家有相當多學生的英文程度是需要加強的,不在這方面著手,卻高談雙語教學,令人不解也。」「希望政府能夠靜下心來好好的想想看,雙語教學究竟是怎麼回事。也希望政府官員知道,你們可以大談雙語教學,基層的老師卻完全不知道如何應付了。」
不要說「雙語教學」,我們一般學校裡的英語教學、第二語教學成功嗎?多少大學生的英文文法一塌糊塗!英語程度的「雙峰落差」問題還沒解方呢!其實,在前述李家同所提的5個方面之外,還要指出第6個方面:環境。我們具備雙語教學的環境嗎?學生自孩提以來就能學2種語言嗎?社會及家庭能配合嗎?
李家同在聽到「雙語國家」後的直接反應是:「天大的笑話,教科書是中文的,如何用英文來教?」他私下還有一句一語中的話:「推行雙語教育完全胡鬧;英文好的人,不需要這些,英文不好的人,就完蛋了。」
是的,首先我們總須編輯出一整套英文的教科書吧——從數學、物理到社會、歷史!而,《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總要先弄出個英文版吧!「素養」到底是literacies還是competencies,總也要弄清楚吧!「雙語國家」可是更偉大壯闊的新一波教育改革:《課綱》應該要全面更替;師資培育政策必須全面重新訂定;2019年1月才通過的《國家語言發展法》更必須改造!現在離2030年只剩9年的時間,還不趕緊動作,來得及嗎?
過去20多年歷經多次的「教育改革」都已失敗而收不了場。百姓怎能期望「雙語國家」這一「偉大的教改」會成功?如果要推行,必是空前的浩劫!最怕是:推行英語教育不成功,卻反而削弱了國人的國語文程度;而學生每一科目都學得似懂非懂。於是,不得反失!
領導人能力難信服
第三,推行這個想法的領導者必須通曉中、英文。我們元首的英文據說頗「蔡」(雖然曾留學美國及英國),我們的行政院長、副院長沒有留過洋。沒有國外留學資歷或許沒關係,但他們的「見識」夠嗎?要推行雙語國家,至少也應該像新加坡一樣有通曉中、英文的人當行政院長與教育部長吧!又,考慮政策的連貫性,今後每位行政院長及教育部長都應該通曉中、英文。行政院每年提出的《施政報告》總也應該有個英文版!不然,「雙語國家」就是痴人說夢!
如果領導者的本領讓人懷疑,或不能以身作則,僚屬就會虛應故事,而百姓更無所依從。1960年代中共的時弊被大陸知識人批評為「假大空」;「雙語國家」當亦堪稱「假大空」的範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4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或更合適借來一用。
雙語國家「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雙語國家」的想法,從他山之石的角度看來,如夢;從教學實務的角度看來,如幻;從教育改革的角度看來,如泡;從社會與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來,如影。政權的更替有如露,院長與部長的來去亦如電,不是嗎?
其實一直以來,台灣在世界上的競爭力並不弱。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具有競爭力,關鍵根本不在是否行雙語(例如行單語國家的日本的競爭力不錯,而行雙語的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這些國家競爭力則很弱),而在於其基礎教育是否扎實,青年們有沒有見識,有沒有志氣!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