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財政結構本身就不同,2020年中央分配給各縣市的總額是4,251億(統籌分配款+補助款),六都就拿走了2,353億,近總額的55%。財政收入豐腴,當然就可以有更多的建設,更多的福利;財政困難,不但不利於地方的政務以及建設推動,也會直接影響到當地的投資以及經濟發展。所以將直轄市跟非直轄市放在一起評比,總是有某些程度的不公平。
再來,就是各地的產業結構不同。台灣的都市與區域發展分成五區,北部地區、中部地區、南部地區、東部地區以及離島地區,每年度縣市統計不論是家戶可支配所的排名,或是人均可支配所得排名,第一名永遠是北部的台北市,六都以外的第一名常年是新竹市,最後幾名大多都是中南部的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在輪流。109年度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第一高是台北市142萬,最後一名是嘉義縣78萬,差距1.82倍,此外根據統計,北北基、桃園市、新竹縣市以及宜蘭縣所得稅總額超過其他縣市的所得稅總額,顯示台灣經濟活動集中在北台灣。
我們看排名最後的幾個縣市,自彰化起,南下雲林、嘉義,是西部地區的平原地帶,彰化是台灣的米倉,雲林是台灣的農業大縣。農業佔全台灣的GDP不到2%,如果拿農業縣的所得和科技業林立的台北市以及新竹比,當然是比不過,但這就代表農業不重要了嗎?當然不是,農業是一個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也對社會環境有重大的影響。
台灣幸福,全台縣市都幸福;台灣有競爭力,全台縣市都有競爭力
台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每個區域都有發揮自己的角色,我們自豪科技產業帶給台灣的光榮和經濟奇蹟,我們也要感念農業給我們帶來安全的糧食自給率;我們自豪讓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的出口擴張政策,我們也要理解石化與鋼鐵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曾經扮演過的角色。也因如此,當我們在看城市競爭力或幸福指數排名的時候,排名前茅的縣市我們拍拍手,排名較後的縣市也值得鼓勵,因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使命和產業結構,但不變的原則是大家都為了這塊土地努力。因為唯有台灣幸福,全台縣市都幸福,台灣有競爭力,全台縣市才都有競爭力。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兼任助理教授